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建炎三年,金人再至,谒部使者陈边事,遣对行在①。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建炎三年,金人再至,谒部使者陈边事,遣对行在①。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奉国书副京东运判杜时亮使金。
时刘豫节制东平,丞相吕颐浩因致书豫。汝为行次寿春,遇完颜宗弼②军,不克与时亮会,独驰入其壁,将上国书。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僇辱③。汝为一无惧色,宗弼顾汝为不屈,遂解缚延之曰:“此山东忠义之士也。”命往见豫,汝为曰:“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力拒不行,乃至京师,濒死者数四。
豫僭号④,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豫悚而立曰:“使人!使人!使豫自新南归,人谁直我,独不见张邦昌之事乎?业已至此,夫复何言。”即拘留汝为。然以汝为儒士,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固辞。
绍兴十三年,汝为亡归,作《恢复方略》献于朝,且曰:“今和好虽定,计必背盟,不可遽驰。”时秦桧当国,置不复问。高宗忆其忠,特转通直郎。
久之,有告汝为于金人以蜡书言其机事者,大索不获,寻知南归。桧将械送金人,汝为变姓名为赵复,徒步入蜀。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款留之,见其议论英发,洞贯古今,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企道益惊,遂定交,假僧舍居之。
桧死,汝为曰:“朝廷除此巨蠹,中原恢复有日矣。”企道劝其理前事,汝为慨然太息曰:“吾结发读书,奋身一出,志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为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今老矣,新进贵人,无知我者。”汝为尚气节,博物洽闻,饮酒至斗余,未尝见其醉,或歌或哭,涕泪俱下。
(选自《宋史·宋汝为传》,有删节)
【注】①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完颜宗弼:金兀术。③僇辱:僇lù,羞辱。④僭号:冒用帝王称号。
15.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 阖门:全家。
B.时秦桧当国 当国:主持国事。
C.见其议论英发 英发:抒发。
D.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 历历:清晰准确的样子。
16.下列各项中,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汝为身长七尺 / 疏眉/秀目望之 / 如神仙 / 杨企道者 / 遇之溪上 / 企道曰 / 必奇士也
B.汝为身长七尺 / 疏眉秀目 / 望之如神仙 / 杨企道者 / 遇之溪上 / 企道曰 / 必奇士也
C.汝为身长 / 七尺疏眉 / 秀目望之 / 如神仙 / 杨企道者遇之 / 溪上企道曰 / 必奇士也
D.汝为身 / 长七尺 / 疏眉秀目 / 望之 / 如神仙 / 杨企道者遇 / 之溪上 / 企道曰 / 必奇士也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汝为在寿春单独将国书交给宗弼,宗弼盛怒,宋汝为临危不惧;见到刘豫后多次面临死亡危险,后到了京师。
B.宋汝为先向高宗皇帝面陈边事,得到赞许;宋汝为逃回南宋后向朝廷献《恢复方略》,当时秦桧掌管国事,《恢复方略》被搁置不问。
C.秦桧下令捉拿宋汝为,宋汝为得到消息后改名换姓,徒步入蜀,与杨企道结为至交;秦桧死后,杨企道劝他回朝廷被他婉拒。
D.家仇国恨集于一身,宋汝为立志复仇报国,只是命运多舛,均无法实现,时而借酒浇愁,以泪洗面。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
(2)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无徵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若谓圣人行事不可 2020-05-16 …
形容人行事嚣张、无所畏惧的两字词语似乎叫什么……?我记得是俩个字的,和挞跋这俩个字和像的……如果不 2020-07-01 …
孔子说:“行己有耻”,一个人行事,凡是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我们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2020-07-08 …
孔子说:“行己有耻”意思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行己有耻”是为人处世的底线,从 2020-07-08 …
孔子说:“行己有耻”意思是说()A.自己走路是可耻的B.认为自己了不起是可耻的C.凡是自己做的事都 2020-07-12 …
“任性”是2014年的网络热词,形容一个人行事风格随意,不受管制.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收集到了以下 2020-11-02 …
孔子说:“行己有耻”。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这要求我们()①有知耻之心,不 2020-11-03 …
孔子说:“行已有耻。”意思是说()A.要耻于做任何事情B.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C.身 2020-11-03 …
1.某人在电车路轨旁与路轨平行的路上骑车行走,她留意到每隔6分钟有一部电车从他后面驶向前面,每隔2分 2020-12-06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无徵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 202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