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邹与鲁哄①。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邹与鲁哄 ① 。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② ;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 ③ 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 ④ 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孟子·梁惠王》)
【注】①哄:战斗。②几:将近,几乎。③慢:高高在上,不关心人民,不理政事。④尤:责怪。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报效国家的忠臣,为什么百姓不愿意为国家赴死尽节。孟子认为这根本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 |
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官员与百姓这层关系。君主要施行仁政,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愿意为他赴难。 |
C.孟子指出当老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国家明明是仓廪充实,而官吏却乘机巧取豪夺。这种毫不体恤百姓的贪官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 |
D.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要原因。 |
【小题1】C
【小题2】曾子认为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反过来怎样对待你。孟子引用曾子的话是要说明,贤明的君主待臣下如手足,臣下必把君主当腹心,以死相报。在我们平常的人际交往中,也同样存在着“你不仁,我不义”和“你仁我义”的情况。这都是原先善恶的回报。
解析
【小题1】
分 析: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本题中,C项,原文没有“乘机巧取豪夺”的意思,而是强调官吏在灾年毫不体恤百姓,见死不救。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分 析:
此题要求回答对“出乎尔者,反乎尔者”的理解,需要结合文本内容,联系句中“尔”是“你”的意思,翻译出本句话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孙叔敖杀两头蛇”孙叔敖为婴儿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 2020-04-06 …
史学大师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 2020-04-07 …
爱国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是无条件的,而对于其他人来说是有条件的,它会因祖国的贫富强弱而有所差异。() 2020-05-13 …
课外文言文《孙叔敖》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 2020-05-22 …
英语翻译叔敖埋蛇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 2020-06-17 …
文言文翻译孙叔敖为婴儿时,出游,剑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 2020-06-17 …
孙叔敖杀两头蛇文言文孙叔敖埋蛇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 2020-06-18 …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的意思是?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 2020-07-09 …
英语翻译不管怎么说,他们对我们的钢材大加赞赏,而对从其它渠道进口的钢材不予评论. 2020-07-10 …
史学大师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 2020-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