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佛教是在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的外来文化。传来之初,人们对它了解甚浅。汉末、三国时期,佛经已渐有翻译。迨至东晋时期,则开始了大规模佛经传译的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佛教是在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的外来文化。传来之初,人们对它了解甚浅。汉末、三国时期,佛经已渐有翻译。迨至东晋时期,则开始了大规模佛经传译的工作。这时,东来传教的高僧日多,本土的出家僧众也激增,其间有不少的饱学大德,因此,佛教在社会上的影响迅速扩大。
东晋南北朝以来,随着佛教影响的扩大,随着本土人士对佛教教义的深入了解,佛教这一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就暴露出来了。由于当时中国本土文化以儒、道为代表的格局已经形成,所以佛教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就表现为佛、道与佛、儒之间的矛盾冲突。
佛教与道教的矛盾冲突,有因教义上的不同而引起的斗争。道教主张长生久视、肉体成仙,而佛教则宣扬诸行无常、涅槃寂灭,这样两种根本相反的解脱观,自然是会发生冲突的。但佛道两教之间的冲突,更多的却是发生在争夺社会地位上。从南北朝至五代,先后发生过四次较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其中前两次的灭佛运动,即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和北周武帝建德二年那两次,则又是与道教的争夺统治者的崇信,确立其社会的正统地位直接有关。唐武宗会昌五年的那次灭佛运动,其中也有道教人士参与劝谏。只有五代后周世宗的废佛运动,未见有道教的掺入。
佛教与儒家的冲突,最直接的是佛教的出世主义、出家制度明显有违于儒家提倡的伦理纲常等礼教。所以两家斗争的焦点,也就主要集中在佛教的出世出家是否违背了中国传统的孝道和忠道。在这一斗争中,坚持儒家立场者,激烈抨击佛教的出家制度教人剃须发、不娶妻、不敬养父母等,完全违背了孝道;而出世主义的不理民生、不事王事、不敬王者等,又完全违背了忠道。因而极贬佛教为夷教胡俗,必欲消灭之而后快。站在佛教立场者,为求得在中国的生存,则竭力采取调和态度,辩明其不违中国礼俗之根本。
当时佛教与儒、道的斗争主要集中在神的存灭、因果报应等问题上。成佛是佛教徒的最高理想,对此问题,当时的中国佛教徒提出了一种“神明成佛”的理论。当时的儒、道学者则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形神相即”、“形质神用”、“形死神灭”等观点。又,佛教讲因果报应,强调自己种下的因,自己承受其果报。而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则盛行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的教训。即祖先积善或积不善,由子孙去承受福或祸,而主要不是本人去承受。
在佛教与儒、道发生矛盾冲突的同时,更值得注意的是佛教与儒、道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佛教传入之初,为使中国人理解这一外来宗教的思想,借用了大量的儒、道所用的传统名词、概念来比附译释佛教的一些名词、概念。然而,由于佛教传入初期,人们对其了解不深,这种名词、概念的借用,也就给一般人带来了不少的误解。而这种误解,也就使儒、道的思想渗入了佛教之中。
在中国儒、道思想的影响下,原印度佛教的许多特性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至隋唐时期,佛教完成了形式和理论上的自我调整,取得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协调,形成了一批富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佛教终于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佛教的影响也不断地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衣食、语言、思想、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医学、天文等各个方面。至此,佛教文化已成为整个中国文化中可以与儒、道鼎足而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节选自楼宇烈的《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有删改)
下列有关佛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佛教不是中国本土产生的传统文化,是在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的外来文化
B. 佛教传来之初,人们并不了解这一外来文化.随着佛经的翻译,人们才开始深入了解佛教教义
C. 东晋时期,外来传教的高僧、本土的僧众日渐增多,还出现了许多饱学大德,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扩大
D. 佛教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是与儒、道教之间的矛盾冲突
故选:B
海市蜃楼原是自然现象,后来人们用它来比喻什么 2020-04-26 …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沉默是金,人们常说。这话还被写成大字,镶在框里,贴在很多墙壁上。人们用它 2020-05-14 …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句谚语在生活中我们用它来指()人.(填成语) 2020-06-17 …
英语翻译求学霸帮翻译救急!汉译英中国结要求中国结是中国最为流行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最初是由手工 2020-06-25 …
花都开好了记忆里,乡村多花,四季不息.而夏季,简直就是花的盛季,随便一抬眼,就能看到一串艳红,或一 2020-07-0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2年以来,“大数据”(bigdata)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 2020-11-06 …
求汉译英!谢谢今天,科学对于人们来说非常重要.许许多多由科学的发展带来的科技发明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有着 2020-12-07 …
现如今,收集已成为人们普遍的交流工具,人们用它来打电话、上网.为了解3月份某单位职工的本地通话时长, 2020-12-17 …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天平,人们用它来衡量生活中的人和事。下列事件能体现公平的是()A.国家全国实施九 2020-12-21 …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天平,人们用它来衡量生活中的人和事。下列事件能体现公平的是()A.国家全国实施九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