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啥意思?
题目详情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啥意思?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这话出自《诗经·小雅》.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一个是汉儒,一个是宋儒,两人说法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上句“高山仰止”,郑说“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朱说这是直指人们仰望高山,并无喻义.
下句“景行行止”,分歧更大.依郑说,“景行”解释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则而行之”,是说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依朱说,“景行”(—há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郑玄、朱熹都是大儒,两人的说法都有道理,不过由于两人相隔千年之久,在朱说提出之前,郑说已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因此后人在引用这话时,多取郑说,少有取朱说的.现行各种词典,有的两说并存,有的把两说糅合在一起.
两句中的“止”字,是语助词,表示确定语气,后代引用时有改用“之”字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景仰”一词也由此产生.因为是名句,后代引用的很多,这里只照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的一例:“《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由于在引文后面加了两句(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景仰的意思就格外显豁了.再说,《史记》作者司马迁又比郑玄早生两百多年,可知景仰之说早已通行于世,并非郑玄所首倡也.
上句“高山仰止”,郑说“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朱说这是直指人们仰望高山,并无喻义.
下句“景行行止”,分歧更大.依郑说,“景行”解释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则而行之”,是说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依朱说,“景行”(—há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郑玄、朱熹都是大儒,两人的说法都有道理,不过由于两人相隔千年之久,在朱说提出之前,郑说已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因此后人在引用这话时,多取郑说,少有取朱说的.现行各种词典,有的两说并存,有的把两说糅合在一起.
两句中的“止”字,是语助词,表示确定语气,后代引用时有改用“之”字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景仰”一词也由此产生.因为是名句,后代引用的很多,这里只照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的一例:“《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由于在引文后面加了两句(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景仰的意思就格外显豁了.再说,《史记》作者司马迁又比郑玄早生两百多年,可知景仰之说早已通行于世,并非郑玄所首倡也.
看了“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虽不能至...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关于诗句的解释,以及对他人的感激、敬仰之情的句子夫岂不怀,高山仰止,愿言敏德,啜菽饮水高山仰止,景 2020-06-26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孔子世家》)(2) 2020-07-14 …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划线句子断句。(限划8处)(4分)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 2020-07-30 …
他创立思想学说,他周游列国,他编撰文化典籍,他是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评价他说:“诗有云:‘高山仰止 2020-11-04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020-11-08 …
阅读《孔子世家赞》(选段),完成下列各题。孔子世家赞《史记》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 2020-11-13 …
孔子世家赞《史记》有之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 2020-11-13 …
阅读《孔子世家赞》(选段),完成下列各题。孔子世家赞《史记》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 2020-11-13 …
史记中的翻译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 2020-11-23 …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 2020-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