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池,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题目详情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池,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外元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如此知一切可见不可见的事物,都在心中,便知心量之广大无边,放之则弥六合,退之则藏于密。”
——《传习录》
材料三 “心学”是一种高扬“心”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作为理学家,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同样鼓吹“明天理去人欲”。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朱以“理”为本体,充分肯定“理”的客观性和人理性认识客观的“理”的可能性。但是,“理”哲学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规范,而没有给人以应有的地位。对于它来说,人是受外部的天理或自身的人欲支配的客体,而不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主体。而“心”哲学则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主调。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11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时代价值。(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8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主要观点:“理”是万物的本源;“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一点2分,共6分)
影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2分)理学建立的理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于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3分)
(2)主要观点:人是世界的主体,人所生活的世界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2分)
时代价值:修补了理学僵化所造成的问题,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成为晚明人文思潮的哲学基础。(一点2分,共4分)
(3)相同点:都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都主张维护封建伦理制度。(一点2分,共4分)
不同点: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感受是万物的本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心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一点2分,共4分)


看了(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请问谁知道这  2020-04-07 …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开立圆术”曰:置积尺数,以十六乘之,九而一,所得开立方除之,即立圆  2020-06-13 …

英语翻译借书“借书一瓻,还书一瓻”,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象.书非天降地出,必因人得之,得而秘之  2020-06-15 …

英语翻译1.因来书念仆勤拳,故发愤举仆今夕之恨,而一为足下道之如此2.即学为师古文,是时独学无友,  2020-06-16 …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  2020-06-16 …

英语翻译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既凡天下之物,莫不式j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  2020-06-29 …

求历史题分析我国古代某思想家指出:“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既凡天下之物,莫不式j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  2020-07-14 …

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乡间流行一句话:“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得而有余;今天卖米六斗,输一亩之得而不足  2020-12-01 …

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乡间流行一句话:“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得而有余;今天卖米六斗,输一亩之得而不足  2020-12-01 …

阅读下文,回答问。陈轸贵于魏王。惠子曰:“必善事左右。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