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4题。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
阅读下文。完成 1 ~ 4 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必固其 根本 根本:树根。
B.凡百元首,承天 景 命 景:大。
C.人君 当 神器之重 当:主持、掌握。
D.傲物则骨肉为 行路 行路:走在路上。
2.对下列句中划线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闻求木 之 长者
②源不深而望流 之 远
③人君当神器 之 重
④岂取之易守 之 难乎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3.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组是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以之
D.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4.对以上两段文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就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阐明了目的和行为的关系。
B.第一段委婉含蓄地对唐太宗奢靡的生活作风进行了讽谏。
C.魏征认为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应该善始善终。
D.帝王开国时一般能做到竭诚以待下,打下天下来以后,纵情傲物者多。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 2020-05-16 …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长安"是现在的哪里?"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里的 2020-06-15 …
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有什么 2020-06-23 …
李白的运用“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与王安石的运用“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有 2020-06-23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 2020-06-26 …
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长安的一位商人,现在要把一批丝织品,瓷器亲自贩卖到欧洲区.请问1.你将用什么样的 2020-06-29 …
总为浮云能避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是李白在仕途不顺时的感慨,而年轻的王安石反用其意,唱出豪迈的强者 2020-07-05 …
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有什么 2020-07-06 …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长安不见”暗点诗中的哪个字? 2020-07-07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唐)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 2020-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