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材料一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摘自《孟子》

材料二    董仲舒认为,君主应“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仲天”,君主要“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

——摘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熹常谓天下万事有大根本,而每事之中又各有要切处  所谓大根本者,固无出于人主之心术;而所谓要切处者,则必大本既立,然后可推而见也如……余皆可见,然未有大本不立,而可以与此者,此古之欲平天下者,所以汲汲于正心诚意,以立其本也。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董仲舒与朱熹对“正君心”看法的一致之处  (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董仲舒观点的主要差异,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6分)

(3)朱熹的著作后来成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在新文化运动时又成了封建主义的代表,中国进步的思想障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现象加以分析。(6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答案:他们都将“正君心”看作政治生活中的首要大事。(2分)

(2) 答案:孟子主张民本,而董仲舒则认为君主比民众更加重要。原因孟子生活在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他感到并且同情民众的痛苦,发现民众的支持对于国家的重要,因而提出“民为贵”的思想。董仲舒生活在相对安定,而且力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汉武帝时代,他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6分)

(3)答案:朱熹的思想中不再具有孟子那样强烈的民本色彩,完全将君主看作政治活动的中心。在明清封建专制权力不断加强的时代背景下,因为符合统治者的需要而成为统?台思想;但在以“民主”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中,朱熹的思想就显得格格不入,因而成为被批判的对象。(6分)

看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这段话疮者人之痛,火者人之急,而民喻饥谓之疮,比饿谓之火,盖情有所切也.夫鲍鱼与腐尸无异,鱁鮧与足  2020-06-06 …

英语翻译也.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由此观之可知也.’君曰:‘出矣,寡  2020-06-09 …

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敢,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2020-06-21 …

行使拒绝权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  2020-06-24 …

行使拒绝权毕淑敏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  2020-07-03 …

孔子说:“行己有耻、有耻且格。”顾炎武在《日知录•廉耻》中也讲过:“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  2020-07-07 …

孔子说:行己有耻。下列不符合这一要求的名言是()A.知廉耻,懂荣辱B.有所为,有所不为C.言必行,  2020-07-12 …

无知而无所不知无为而无所不为  2020-11-27 …

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下列语句中能体现“知耻”的是()A.  2020-12-06 …

谁能具体的讲一下,什么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常常看到这么一句话,叫做有所为,有所不为,总是一知半解,  2020-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