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材料一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摘自《孟子》
材料二 董仲舒认为,君主应“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仲天”,君主要“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
——摘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熹常谓天下万事有大根本,而每事之中又各有要切处 所谓大根本者,固无出于人主之心术;而所谓要切处者,则必大本既立,然后可推而见也如……余皆可见,然未有大本不立,而可以与此者,此古之欲平天下者,所以汲汲于正心诚意,以立其本也。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董仲舒与朱熹对“正君心”看法的一致之处 (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董仲舒观点的主要差异,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6分)
(3)朱熹的著作后来成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在新文化运动时又成了封建主义的代表,中国进步的思想障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现象加以分析。(6分)
(1)答案:他们都将“正君心”看作政治生活中的首要大事。(2分)
(2) 答案:孟子主张民本,而董仲舒则认为君主比民众更加重要。原因孟子生活在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他感到并且同情民众的痛苦,发现民众的支持对于国家的重要,因而提出“民为贵”的思想。董仲舒生活在相对安定,而且力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汉武帝时代,他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6分)
(3)答案:朱熹的思想中不再具有孟子那样强烈的民本色彩,完全将君主看作政治活动的中心。在明清封建专制权力不断加强的时代背景下,因为符合统治者的需要而成为统?台思想;但在以“民主”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中,朱熹的思想就显得格格不入,因而成为被批判的对象。(6分)
谁能描述一下人们鞋底磨损与人性格有何关系据说鞋底的摩擦和你的性格有联系,我穿鞋的鞋底就是右后面被磨 2020-05-17 …
和人争辨:我天生有个特点,不擅长与人争辩,即使自己对,也没有非得说出来,把对方驳倒的天性.这是不是 2020-06-21 …
类似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爱亲者,不敢恶与人;敬亲者,不敢慢与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020-06-30 …
当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不一致时,应采用().A、非格式条款B、格式条款C、从二者中选择有利于双方利 2020-07-01 …
下列同与人为善格格不入的心态和行为[]A、对别人的优点成就嫉妒,中伤B、对别人的缺点吹毛求疵,讽刺 2020-07-03 …
彼年豆蔻凉夏之年玩世不恭半城繁华执手不离地老天荒心之羁绊琥珀之夏浅唱青春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格子时光巴 2020-07-09 …
诗人的审美角色莱笙当下中国诗人角色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陷入后现代语境之中的非史诗遭遇。诗人与生活格 2020-11-24 …
兰兰是一位性格非常内向的女孩,平时很少与人说话,更不希望与人交往,别人问她原因时,她只说,作为一名中 2020-12-15 …
兰兰是一位性格非常内向的女孩,平时很少与人说话,更不希望与人交往,别人问她原因时,她只说,作为一名中 2020-12-15 …
论语中与"人非生能知之者,孰能无惑"相同意思的一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