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并州路李宣远秋日并州路,黄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1)《从军行》的颈联描写了苦战的场面,请赏析此联的表现手法。
(2)《并州路》一诗中,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两首诗同为边塞诗,但结句抒发情感的方式却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1)《从军行》的颈联描写了苦战的场面,请赏析此联的表现手法。
(2)《并州路》一诗中,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两首诗同为边塞诗,但结句抒发情感的方式却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运用了景物描写,“雪暗凋旗画”,写视觉,“风多杂鼓声”,写听觉,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回答情感.
(2)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这是一道诗歌内容概括的题目,“垂泪”的原因,“黄榆落”秋景肃杀让人感伤,“孤城吹角”生活孤独凄苦,“牛羊下山”动物归巢,人也思想,勾起思乡之情.
(3)此题考查了结句的抒情方式.“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情感的直接表述;“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是写景,所以是间接抒情,作答时要明确是哪种间接抒情.都要明确所抒发的情感.
答案:
(1)要点:景物描写,侧面烘托出壮烈的战斗场面;视听结合;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大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2)黄叶飘零,秋景令人感伤;孤城吹角,戍边生活凄凉;牛羊下山,引发征人乡思.(3分,每点1分)
(3)《从军行》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作者决心保卫边疆,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并州路》写出了边塞战事残酷,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2分)
译文
《从军行》
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朝廷的将帅刚出了宫门,身着铁甲的骑士就直捣据点.
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
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陷阵,也不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并州路》
秋日黄昏下的并州路(从后文看出是黄昏时刻),黄色的榆树叶落在敌人占领的城关上(故:消失的,以前的,在这里引申为被敌人占领的).被敌人包围的孤城才刚结束吹号角的声音,几个人就骑着马射雕回来了.大军的军帐跟临水遥相对应,牛羊从那上面下来(自:从某地方,在这里不是自己的意思).在外征战的人正在落泪,烽火就在不远的地方开始了(起云间必须用意译,就是在不远的地方).
赏析
《从军行》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并州路》
体裁:
本诗为边塞题材的五言律诗.
内容: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描写了傍晚时间的景象,“吹角”是从听觉角度描写的.“射雕还”是从视觉角度描写的.
征人“垂泪”的原因是因为黄叶飘零,秋景令人感伤;孤城吹角,戍边生活凄凉;牛羊下山,引发征人乡思.
“烽火起云间”:垂泪之时,烽烟忽起,形象地写出了边塞战事残酷;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
(2)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这是一道诗歌内容概括的题目,“垂泪”的原因,“黄榆落”秋景肃杀让人感伤,“孤城吹角”生活孤独凄苦,“牛羊下山”动物归巢,人也思想,勾起思乡之情.
(3)此题考查了结句的抒情方式.“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情感的直接表述;“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是写景,所以是间接抒情,作答时要明确是哪种间接抒情.都要明确所抒发的情感.
答案:
(1)要点:景物描写,侧面烘托出壮烈的战斗场面;视听结合;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大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2)黄叶飘零,秋景令人感伤;孤城吹角,戍边生活凄凉;牛羊下山,引发征人乡思.(3分,每点1分)
(3)《从军行》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作者决心保卫边疆,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并州路》写出了边塞战事残酷,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2分)
译文
《从军行》
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朝廷的将帅刚出了宫门,身着铁甲的骑士就直捣据点.
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
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陷阵,也不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并州路》
秋日黄昏下的并州路(从后文看出是黄昏时刻),黄色的榆树叶落在敌人占领的城关上(故:消失的,以前的,在这里引申为被敌人占领的).被敌人包围的孤城才刚结束吹号角的声音,几个人就骑着马射雕回来了.大军的军帐跟临水遥相对应,牛羊从那上面下来(自:从某地方,在这里不是自己的意思).在外征战的人正在落泪,烽火就在不远的地方开始了(起云间必须用意译,就是在不远的地方).
赏析
《从军行》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并州路》
体裁:
本诗为边塞题材的五言律诗.
内容: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描写了傍晚时间的景象,“吹角”是从听觉角度描写的.“射雕还”是从视觉角度描写的.
征人“垂泪”的原因是因为黄叶飘零,秋景令人感伤;孤城吹角,戍边生活凄凉;牛羊下山,引发征人乡思.
“烽火起云间”:垂泪之时,烽烟忽起,形象地写出了边塞战事残酷;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
看了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杨炯的从军行中句子个别字的读音杨炯的从军行中,牙璋辞风厥,铁骑绕龙城.“骑”是念qi还是ji.最后一 2020-03-31 …
你能试着利用含相同发音的词创作一条绕口令吗 2020-06-1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牙璋②辞凤阙③,铁骑绕龙城④。 2020-07-06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牙璋②辞凤阙③,铁骑绕 2020-07-26 …
诗歌鉴赏(7分)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 2020-07-26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4分)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 2020-07-26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9-10题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 2020-12-15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 2020-12-15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2020-12-28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 2020-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