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仰天长啸“中国心”: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2009年3月18日,一位93岁的老人安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 题。 (25 分 )
仰天长啸 “ 中国心 ” :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
2009 年 3 月 18 日 ,一位 93 岁的老人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平静而满足。他,就是被誉为 “ 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 ” 的吴大观。
求学期间,吴大观因眼见日寇飞机轰炸神州,无数国人惨死,而毅然由机械系改报航空系,从此执着于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制。
1956 年,吴大观到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厂任新中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设计室主任。五年后,又在沈阳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 国防部第六研究院航空发动机研究所。他始终坚持一个观念:即使能从外国引进发动机,但关键技术是学不到的,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受他影响,厂 ( 所 ) 里的科研人员刻苦钻研技术资料,努力学习数学和英语。每天晚饭后,办公楼里总是灯火通明,学习蔚然成风。
1958 年 5 月,由吴大观主持研制的我国第一台 “ 喷发 1A ” 发动机试制成功并通过了 20 小时的长期试车。 7 月 26 日 ,装备着 “ 喷发 1A ” 的 “ 歼教 1 ” 型飞机首次试飞成功,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从此飞上蓝天。紧接着, 1959 年 9 月,吴大观带头设计、试制的 “ 红旗 2 号 ” 喷气发动机上台试车 ……
吴大观于 1978 年调入西安航空发动机 430 厂,参加我国从英国引进斯贝发动机专利的试制。
在与英国专家组织联合试车工作组进行 150 小时定型持久试车时,英方专家组织两班倒,而吴大观作为工厂代表,一个人顶两班,劳累使年已六十多岁的吴大观病倒了,甚至发烧 39 ℃ ,但他仍坚持工作,偷偷吃药顶着上班,有一次晕倒在车间被送到医院,可是两个小时后他一醒过来,又回到试车岗位上。他带领大家排除了一个个故障和技术问题,确保了斯贝发动机按期成功地完成了国内地面试车考核。
1980 年初,吴大观带领 20 多人的技术队伍将发动机送到英国一家公司进行高空模拟试车和部件考核试验。他严格按照合同规定,逐项进行试验考核,碰到质量问题一追到底,及时解决。在英国的半年中,吴大观对具体的技术问题都要亲自搞清搞懂;对同行的技术人员,他精心指导,严格要求,确保通过参加考核试验大家都能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技术知识,为今后研制国产发动机打下技术基础。
2003 年 9 月,斯贝发动机全面国产化进入关键时刻,进行工厂 150 小时试车,但发生了叶片断裂故障,年已 87 岁高龄的吴大观在关键时刻再次赶到西航,帮助和指导西航进行故障调查和实验分析,找到了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第二台发动机顺利通过了验证试车。回到北京后,他将自己在科研中总结出来的关键技术经验和资料无私奉献给了西航,并对斯贝发动机技术的改进提出了建议,这些为斯贝发动机全面国产化研制和批量生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吴大观对年轻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位年轻的科研人员对记者说: “ 我知道,这意味着我这一辈子就要为发动机的研制奋勇前行了。也许是很难很苦吧,可是入学教育时我看过吴老等老一辈知识分子的经历,他们能坚持,我们后来者为什么不行? ” 他笑笑,年轻的面庞还带着青涩,然而目光却是如此坚定, “ 希望等我退休的时候,我们的航空动力事业可以追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
“ 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 ” 这是吴大观常说的一句话,其实它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此时此刻,吴老临终时的祝愿萦绕在所有人心中: “ 我是看不到我们自己的大飞机装着我们自己的发动机飞上祖国的蓝天了,但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 ……”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A .开头一段具体写了吴大观逝世的时间、年龄及其荣誉称号等,使读者对传主有一个基本了解。他 “ 平静而满足 ” ,是因为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并对未来充满信心。
B .吴大观始终认为即使能从外国引进发动机,但关键技术还是要靠自己,这是他亲身感受过外国的侵略给中国造成的灾难后所得出的教训。
C .文章在介绍吴大观主持研制 “ 喷发 1A ” 发动机时,用了 “ 第一台 ” 、 “ 第一架 ” 等词语,这是为了突出这项研究成果的巨大意义。
D .在斯贝发动机进行 150 小时定型持久试车时,吴大观一个人顶两班,从英国专家那里学到许多关键技术,为斯贝发动机研制成功奠定了基础。
E .斯贝发动机全面国产化进入关键时刻,在进行试车时却发生了故障,吴大观为此赶到西航。作者叙述这件事时,用了三个 “ 关键 ” ,突出了吴大观无私奉献的精神。
(2) 吴大观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 (6 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主要写的是吴大观对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制做出的巨大贡献,为什么要在倒数第三段插入一个年轻的科研人员的话?请简要分析。 (6 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倒数第二段说: “ 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 ” 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 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道逻辑题张、王、李三人中,一位是经理,一位是会计,一位是司机.已经知道李的年龄比会计大,张和司机 2020-06-13 …
有不同年龄的小丁、小华小明的三个人,其中一位是经理,一位是教师,一位是司机,经理知道小明的年龄比教 2020-06-15 …
有不同的年龄的小丁,小华、小明的三个人,其中一位是经理,一位是老教师、一位是司机,经理知道小明的年 2020-06-15 …
甲乙丙三人,这三人中,一位是经理,一位是会计,还有一位是司机.问甲是(),乙是(),丙是().已知 2020-06-16 …
同学们求学多年,对各门学科和各科老师定有独特的体会。下面是某位同学写给老师的对联,只有上联。请你选 2020-06-22 …
有A、B、C三个人.这三个人中,一位是经理,一位是会计,一位是司机.已经知道C的年龄比会计大,A和司 2020-11-21 …
有A、B、C三个人,这三个人中,一位是经理,一位是会计,一位是司机,已经知道C的年龄比会计大,A和司 2020-11-21 …
小刘小张小郑当中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司机,一位是教师,现在知道:1:小郑比教师年龄;2:小刘和司机不同 2020-11-25 …
有A、B、C三人,一位是导演,一位是编辑,一位是司机.已知A的年龄比编辑大,司机的年龄比导演大,编辑 2020-12-13 …
有A、B、C三个人,这三个人中,一位是经理,一位是会计,一位是司机,已经知道C的年龄比会计大,A和司 2020-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