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下面有关历史上道、德、仁、义、礼五种治国境界衍变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尧帝前的圣人无为而治,道行天下;后来失了道,人们就只能以德治天下B.夏、商和西周时

题目详情

下面有关历史上道、德、仁、义、礼五种治国境界衍变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尧帝前的圣人无为而治,道行天下;后来失了道,人们就只能以德治天下

B. 夏、商和西周时代,“失德而后仁”,大家仁爱而无私心,社会秩序良好

C. 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是以义治国,人们讲求道义,出现了许多义士

D. 汉高祖刘邦先用儒家思想治国,后又转用礼制,以礼治国一直延续到清朝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B项“人无私心”不当,文中说“这个时候人开始有了私心”.
C项“整个春秋战国时期”不当,因为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也属战国,要将“秦国”和“秦朝”分开.
D项“礼”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不是对立的,更不应分先后;
故选:A.
看了下面有关历史上道、德、仁、义、...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统筹兼顾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就道德而言,社会上不同利益主体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2020-05-16 …

在通常情况下,违反法律的行为必定违背道德,而违背道德的行为未必违反法律。( )A.对B.错  2020-05-22 …

为什么人们在建国初期可以遵守道德,而在经济发展了得的今天,人们却越来越道德丧失?思想道德方面的  2020-06-28 …

英语翻译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民不罚而畏,不赏而劝,渐渍于道德,而被服  2020-07-29 …

道学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以欺世获利”,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他们“口谈道德而心  2020-11-14 …

“有道德而无法律,则道德有时失其作用;有法律而无道德则法律亦有时而穷.”这说明法律和道德()A.相辅  2020-11-16 …

道学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以欺世获利”,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他们“口谈道德而心  2020-12-08 …

“有道德而无法律,则道德有时失其作用;有法律而无道德则法律亦有时而穷。”这说明法律和道德()A.相辅  2021-01-02 …

5.“有道德而无法律,则道德有时失其作用;有法律而无道德,则法律亦有时而穷。”这说明法律和道德()A  2021-01-02 …

下列关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一般来说,道德水平越高,违法犯罪现象就越少②遵守法律,也  2021-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