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题目详情
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如果走,那就得走西方国家同样的路,即通过到非洲去掠夺和贩卖奴隶,依靠殖民掠夺,依靠对农民的剥夺,依靠对工人的压榨来积累原始资本,就得通过社会两极分化来造成少数资本家,使多数人失去生产资料.而这些对中国来说是不可能的,也是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的目的不相符的.
  2、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国营经济力量比较强大,理应成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发展工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一方面要建设新的工业.此时原有工业的主体是国营工业,已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56%,不仅规模大,而且技术设备先进.利用原有的工业,首先和主要的利用国营工业.同时,在中国,由于私人没有能力投资兴建新的、足以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基础的那种大型工业企业,只有国家才有能力来做这件事.所以,工业建设的发展,就意味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发展.这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因素.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国家的各项政策,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党和政府有必要把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建国初期,政府、国营经济曾帮助资本主义经济的生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政府、国营经济之间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工商业调整之后,1951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加剧了它们与政府、国营经济及至社会的矛盾.这导致了1952年上半年的“五反”运动,即: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人们认识到,资本主义不仅需要改组,而且需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
  4、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满足工业化需求,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由于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一个时期内有过相当大的发展;同时,由于实行个体经营,这种发展又受到相当大的限制.个体农民耕地很少,经营规模极度狭小,生产工具严重不足,资金十分短缺.许多农民不仅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就是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由于力量单薄,遇到自然灾害,更没有抗御的能力.这样,农民要求互助合作,扩大生产力.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商品粮食、资金、工业原料和市场,而这些是个体农民远远满足不了的,这也促使个体农业向合作化方向发展.
  总之,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新中国成立后,不失时机地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就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道路.
  仅供参考!
看了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