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古诗文阅读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题目详情

古诗文阅读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秋水》)

钓鱼记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①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②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选自宋代林昉《田间书•杂言》)

【注】 ①意:意愿,愿望。②奚:怎么,哪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我知之濠上也”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 B.始知郊田 外未始无春

C.辍耕 垄上,怅恨久之 D.由此观 ,王之蔽甚矣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鯈鱼出游 从容 从容:自由自在

B. 鱼之乐也 是:判 断词,与“非”相对

C. 知我不知鱼之乐 安:怎么

D.请 其本 循:依照

3.下面对《饮酒(其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4.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闲适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事物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河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惠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注重对事物真相的探究。

5.下面对《钓饵同而得失异》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甲乙两老汉“饵同钓异”的情形。

B.甲老汉之所以屡有收获,主要得益于他冷静沉着,不浮躁,不急于求成。

C.作者认为“意成乎道”,意思是说要实现愿望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D.故事说明了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专注于目标者往往容易获得成功。

6.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三处)。

子 意 乎 鱼 目 乎 鱼神 变 则 鱼 逝 矣奚 其 获?

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 2. B 3.C 4. C 5.D 6. 子 意 乎 鱼 /目 乎 鱼/神 变 则 鱼 逝 矣/奚 其 获? 7.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快乐是(可以)确定的 ...
看了古诗文阅读饮酒(其五)陶渊明结...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根据北京市地形的差异,以下建设方式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A:近郊平原------开垦梯田B:远郊山区  2020-05-14 …

山民小时候,他问父亲“山那边是什么”父亲说“是山”“那边的那边呢”“山,还是山”他不作声了,看着远  2020-06-14 …

根据具体语境填写恰当的语句1.远在山东的好朋友来我家做客,我开心极了,真是“——”.2.看到夜空中  2020-06-22 …

远远的山坡先写槐杨再写轻松阅读.远远的山坡上,树林里,野菊花到处盛开,散发出一阵阵清香.翠的叶子衬  2020-06-26 …

从地心算起,什么山最高?我的意思是,哪座山峰的顶部距离地心最远。我知道,以海平面算起,珠穆朗玛峰最高  2020-10-30 …

省略号的问题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远的地方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像一曲无  2020-11-07 …

英语翻译纯正千年,大隐西山.沉静的气质,源于深远的沉淀妙境山水,天然氧吧.宁静清雅,方是人生妙境.少  2020-11-11 …

有这么一种感觉,它就像一辆火车在渐行渐远的山洞中前行,越行越远,越来越远,最后,仅留有一颗小黑点在深  2020-12-02 …

半坡居民的居住环境当农耕发明后,人类开始告别穴居,慢慢向远离山林的平原迁移,寻求适宜耕种的沃野。面对  2020-12-11 …

阅读下面的人类与自然环境变化的关系图表,按要求回答问题。时代类型远古时代古代近现代人类人从众生产工具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