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___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作为一篇驳论文,本文通过对话的形式体现“破中有立”的特点。孔子把冉有、季路的言论作为自己的驳论点,层层推进,步步紧逼,先驳后立,表达出自己“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1段孔子从三个方面分析说明颛臾不可伐,不必伐,不当伐,层层深入,语势跌宕起伏,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本文善用反诘加强语气,再现当时声色俱厉的严峻场面。从“无乃尔是过与”到“是谁之过与”,连用四个反诘句,犹如急风暴雨,劈头盖顶而来,使冉有理屈词穷,毫无招架之力。
D.本文还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无乃尔是过与 | 过错 |
B.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 谒见 |
C.陈力就列 | 职务 |
D.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 辅佐 |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B.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C.吾恐季孙之忧 | 填然鼓之 |
D.昔先王以为东蒙主 | 以五十步笑一百步 |
A.作为一篇驳论文,本文通过对话的形式体现“破中有立”的特点。孔子把冉有、季路的言论作为自己的驳论点,层层推进,步步紧逼,先驳后立,表达出自己“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1段孔子从三个方面分析说明颛臾不可伐,不必伐,不当伐,层层深入,语势跌宕起伏,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本文善用反诘加强语气,再现当时声色俱厉的严峻场面。从“无乃尔是过与”到“是谁之过与”,连用四个反诘句,犹如急风暴雨,劈头盖顶而来,使冉有理屈词穷,毫无招架之力。
D.本文还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解析】
(1)A项“无乃尔是过与”的“过”,结合“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以及后面的论述可知,应该译为责备,译为:恐怕该责备你了.
(2)
A.于:介词,对/介词,在.
B.两个“而”均为表转折的连词.
C.之:助词,的/音节助词,无义.
D.以:介词,把/介词,凭借.
(3)D项文中并无“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
(4)①颠:跌倒,彼:那;译为:(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②疾:厌恶,辞:借口;译为: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答案:
(1)B.
(2)B.
(3)D项文中并无“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
(4)
①(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②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文言文翻译】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1)A项“无乃尔是过与”的“过”,结合“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以及后面的论述可知,应该译为责备,译为:恐怕该责备你了.
(2)
A.于:介词,对/介词,在.
B.两个“而”均为表转折的连词.
C.之:助词,的/音节助词,无义.
D.以:介词,把/介词,凭借.
(3)D项文中并无“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
(4)①颠:跌倒,彼:那;译为:(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②疾:厌恶,辞:借口;译为: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答案:
(1)B.
(2)B.
(3)D项文中并无“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
(4)
①(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②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文言文翻译】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隆中对》,回答后面问题。(8分)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 2020-05-17 …
蒙后省略的句子,为什么这一句是错的?这是网上找到的,说是病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 2020-06-26 …
阅读《隆中对》选段,完成下列问题。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 2020-06-27 …
为下列文言语段加上标点。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 2020-07-07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 2020-07-16 …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2)此诚不可与争 2020-11-08 …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至明清之时已有民主启蒙色彩。下列最能体现民主启蒙色彩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 2020-12-17 …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至明清之时已有民主启蒙色彩。下列最能体现民主启蒙色彩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 2020-12-17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15分)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 2020-12-18 …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至明清之时已有民主启蒙色彩。下列最能体现民主启蒙色彩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 2021-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