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我们需要“鲁迅年”》一文,完成9~11题。(共9分)鲁迅先生离世已有70多年了,要写纪念他的文字,总觉得有几分对不住。因为,把先

题目详情

阅读《我们需要“鲁迅年”》一文,完成 9 11 题。(共 9 分)

鲁迅 先生离世已有 70 多年了,要写纪念他的文字,总觉得有几分对不住。因为,把先生的杂文翻出来看看,当年批评的许多现象都还能“应景”,都能“对号入座”。他所指出的一些国民劣根性与社会怪现状,有的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譬如,一些人骨子里的奴性与专制性交替,“羊样的凶兽,凶兽样的羊”,“不必会做事,只要会磕头”。再如“看客”嘴脸:少女被害呼救,一条街坐视不理;公交车上行凶,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得逞;有人欲从高楼自杀,竟有人狂呼:“跳呀,快跳呀!”群体性的麻木和冷漠,证明着鲁迅抨击过的那些“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的看客,正子孙兴旺、瓜瓞( dié )绵绵;而在文化领域,喜欢粉饰太平的“十景病”及“团圆主义”,也仍然流行……

看来,鲁迅先生的精神,仍然是奔突的“地火”,照出那虚伪与污浊。然而,不管是从大众层面,还是从研究层面,鲁迅的精神力量,却在慢慢消解。每逢鲁迅的诞辰或忌日,有影响的、可持续的、普及性的纪念活动虽有但确寥寥。除了教科书上的选文外,现在的年轻人,读过先生作品的恐怕不多。被誉为“民族魂”的先生,究竟走进了多少人的灵魂深处?

横向看看别的国家,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文化伟人的。 2006 年,是欧洲的“莫扎特年”,为纪念他 250 年诞辰,他的音乐执拗地在欧洲反复回荡,相关演出还飘洋过海到了中国; 2006 年,还是挪威的“易卜生年”, 100 年诞辰的易卜生,被挪威人自豪地、不遗余力地推广到了全世界,包括我们的北京、上海、南京。 2005 年是丹麦的“安徒生年”。 2002 年是“雨果年”,法国各地开学第一天,所有学校一齐诵读雨果的作品,那是怎样的壮观!

而我们,何时能有自己的“李白年”、“曹雪芹年”、“鲁迅年”?

           (选自《人民日报》, 李泓冰,有删改)

9 .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概括作者的观点(不得用到“鲁迅年”三个字)。( 2 分)

                                                                                  

10 .文章多处用到了对比的论证方法,请举一例作简要阐述。( 3 分)

                                                                                  

11 .结合上文的相关内容,联系自身的感受,简要阐述你对下面这段文字的理解。( 4 分)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睿智地说过:“没有伟大人物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有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9 .我们需要牢记、珍惜、纪念像鲁迅一样的文化伟人。( 2 分。只说鲁迅得 1 分,意对即可)

10 .提示:先举一个对比论证的例子,后阐述这样对比的目的和作用。( 3 分。举例 1 分,阐述 2 分,意对即可)

11 .提示:共 4 分。两个方面,结合上文,联系自身感受,阐述充分,表达流畅。根据理解层次与语言表述按 4 、 3 、 2 、 1 给分。

参考:鲁迅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伟大人物,如果我们有了他却不懂得爱戴和崇仰,那我们这个民族就成了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对句子的理解)( 2 分)因此我们需要牢记、珍惜、纪念像鲁迅一样的伟人,这个民族就有了希望,这个民族才会振兴。( 2 分)(紧扣文章中心来答)


看了阅读《我们需要“鲁迅年”》一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