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1934年,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934年,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山有脊梁不塌方,虎有脊梁敢称王,人有脊梁腰杆硬,顶天立地响当当。

请联系实际,以“脊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参照2011年安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
提示:
这是一道紧扣社会热点,让人思接千载、浮想联翩的热题。要写好此题,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内涵,由实及虚。命题作文题目的内涵往往是多方面的,既有字面的意义(实指义),又有比喻意义(虚指义),只有首先明确话题的内涵,才能写出既切合题意,又有新意的文章。 “脊梁”这个词,其实指义是指脊背、脊柱,比喻义(虚指义)指在国家、民族或团体中起中坚作用的人。从出题角度来看,考生要写深入,文章要显层次,应根据它的比喻义来构思写作。写作这篇文章,要由人引申到人格尊严、社会责任、精神理想等品质,写出脊梁的丰富内涵。 二要选材典型,扣住热点。能够称得上脊梁的,是在国家、民族或团体中起到中坚作用的人物,不是所有的人物都能成为脊梁人物,这需要我们必须精选人物、事例,符合题意。同时,选材还要扣住热点人物,不要一提笔就复述古人,比如“苏武牧羊”、“屈原跳水”等等。只有选材精当,才会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