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大批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大批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当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水平仪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 世纪达到顶峰。
——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材料三 1900年10月16日英国和德国就中国问题签订《英德协定》 相约遵守下列原则:“第一,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国贸易及其他正当经济活动,自由开放,毫无差别,此为列强之共同永久利益;两国政府相约凡其势力所能及;对于一切中国领土均应遵守此原则。第二,德帝国政府及英女王陛下政府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第三,若他国利用中国现时之纷扰,无论用何种方式,欲获得领土利益时,两缔约国关于为保护本国在华利益所采之步骤应保留初步之谅解。第四,两国政府应将本协定通知其他关系列强,如奥、法、意、日、俄、美等国,并请其接受本协定所采之原则。”
——《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
(1)根据材料一,读图指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5分)
(3)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00年前后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及其实质(2分) 并简要分析《英德协定》对中国局势的影响。(4分)
(1)通过商路交流;借鉴其他文明;与其他文明共存。(3分)
(2)东西方交流加深(欧洲人的认识趋于全面,改变了对东方认识的理想化);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差异或西方发展迅速与中国发展缓慢(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思想解放与因循守旧)。(5分)
(3)转变:由瓜分到“保全”(1分)。实质:进一步侵略和共同控制中国(1分)。影响: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在华矛盾暂时缓和;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进一步激发了反帝反封建斗争。(4分)
请仔细阅读“中学生偶像崇拜相关情况”抽样调查表,完成后面题目。(5分)“中学生偶像崇拜相关情况”抽 2020-05-17 …
阅读,已经融入我们中学生的生活之中,于你而言又如何呢?请写一篇文章,可以描述你自己的阅读故事,可以 2020-05-17 …
中学生小江私自拆阅了同学小张的信件,事后又散布了信件的内容。小张很生气,把小江狠狠地打了一顿。对此 2020-06-13 …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25分)梁思成:有所专而又多能 2020-06-14 …
五年级二班征订刊物,订阅《小学生必读》的有15人,订阅《快乐作文》的有12人,既订阅《小学生必读》 2020-06-16 …
正方辩词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把——改为——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中学生网上阅读可以学到书本 2020-07-06 …
(2)[辩论台]小刚主持了一场“网上阅读辩论会”7请你阅读正方、反方辩词,完成题目。正方:“网上阅读 2020-11-03 …
8.小刚主持的“网上阅读辩论会”,正方、反方辩词如下,请你改正辩词中的语病。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 2020-11-03 …
阅读理解我10岁丧父,我进过戊戍维新后浙江开办新学时设立在乌镇的第一所小学,后来又进过浙江省立第三中 2020-11-1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在某中学读书的一名学生,总觉得自己屈才。和班上同学比,自己成绩稍差,他 2020-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