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课外文段,完成下列各题。民工父亲的“幸福”李良旭①搬入新居不久的一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地打着字。光线很好,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
题目详情
阅读课外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搬入新居不久的一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地打着字。光线很好,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泼洒进来,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响起一阵杂乱的敲门声,像宁静的湖面扔进了一个石子,打破了这份宁静和惬意。我心里好生纳闷,嘀咕道:门上不是有门铃吗?为什么还要这样乱敲门?
③我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屏住呼吸,从猫眼往外看去:只见一个陌生人。他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斑斑点点,眼睛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的神色。他是谁?想干什么?一连串的疑问在我脑海里闪现。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并做好随时关上门的准备,问道:“你找谁?”
④只见那人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抖抖颤颤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从里面抽出一支递过来,脸上堆满了真诚的笑意,嗫嚅道:“同志,我是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⑤“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那根香烟,一脸狐疑地问道。
⑥见我态度平和,没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他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激动,脸涨得更红了,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暑假了,他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孩子到您家看看吗?如果他看到城里人住上他爸爸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心里一定会感到非常自豪和幸福的。不知您能不能同意?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描述清楚。”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一脸焦灼和企盼。
⑦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想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位细心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自己在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或者在报刊上发表一篇小文章,不是也喜欢在儿子面前炫耀一番吗?那是一个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儿,我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
⑧这位民工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得连连称谢,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他忍不住说道:“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简直莫名其妙;还有的跟踪我,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进了民工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一片喜悦,洋溢着一种明媚。
⑨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一双眸子很亮。见到我,小男孩一副怯怯的样子,但看到我热情和蔼地抚摸他的头,才放松下来。他父亲在一旁堆着一脸的歉意,不停地说道:“乡下孩子,不懂事,请多包涵。”父子俩套上我递过去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上木地板,他们好像生怕将木地板踩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我看到,此时,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和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地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在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当时在砌这面墙的时候,这面墙上还留有一个洞口,和隔壁是相通的,为的是运送砖块、水泥、黄沙等施工材料,房屋建好后,这个洞口便被堵上了。现在,我要是不说,你可一点也看不出啊!哦,对了,我的中级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⑩看得出,孩子的父亲在竭力向孩子描绘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一些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情,只见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似乎又挺直了许多。面对此情此景,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⑪看完了我的新居,两人亦步亦趋地退向门边向我告别。突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两只手,一下子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睛里一片晶莹,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我突然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⑫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⑬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的房子,和城里人一样生活。”
⑭听了孩子的这番话,这位民工父亲情不自禁地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将腰杆努力地挺了挺。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感到高大了许多: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坚强。(选自《读者》2010年第七期)
(1)本文刻画民工父亲的形象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手法(任写出其中两种)?请各举一例说明,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我”对民工父亲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筛选出关键词作简要概括。(用“--”连接关键词。)
(3)请从文中具体找出两组前后呼应的语句(须写明是第几段)。
(4)结合全文,分点概括民工父亲“幸福”的含义。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搬入新居不久的一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地打着字。光线很好,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泼洒进来,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响起一阵杂乱的敲门声,像宁静的湖面扔进了一个石子,打破了这份宁静和惬意。我心里好生纳闷,嘀咕道:门上不是有门铃吗?为什么还要这样乱敲门?
③我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屏住呼吸,从猫眼往外看去:只见一个陌生人。他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斑斑点点,眼睛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的神色。他是谁?想干什么?一连串的疑问在我脑海里闪现。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并做好随时关上门的准备,问道:“你找谁?”
④只见那人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抖抖颤颤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从里面抽出一支递过来,脸上堆满了真诚的笑意,嗫嚅道:“同志,我是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⑤“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那根香烟,一脸狐疑地问道。
⑥见我态度平和,没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他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激动,脸涨得更红了,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暑假了,他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孩子到您家看看吗?如果他看到城里人住上他爸爸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心里一定会感到非常自豪和幸福的。不知您能不能同意?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描述清楚。”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一脸焦灼和企盼。
⑦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想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位细心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自己在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或者在报刊上发表一篇小文章,不是也喜欢在儿子面前炫耀一番吗?那是一个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儿,我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
⑧这位民工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得连连称谢,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他忍不住说道:“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简直莫名其妙;还有的跟踪我,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进了民工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一片喜悦,洋溢着一种明媚。
⑨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一双眸子很亮。见到我,小男孩一副怯怯的样子,但看到我热情和蔼地抚摸他的头,才放松下来。他父亲在一旁堆着一脸的歉意,不停地说道:“乡下孩子,不懂事,请多包涵。”父子俩套上我递过去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上木地板,他们好像生怕将木地板踩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我看到,此时,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和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地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在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当时在砌这面墙的时候,这面墙上还留有一个洞口,和隔壁是相通的,为的是运送砖块、水泥、黄沙等施工材料,房屋建好后,这个洞口便被堵上了。现在,我要是不说,你可一点也看不出啊!哦,对了,我的中级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⑩看得出,孩子的父亲在竭力向孩子描绘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一些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情,只见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似乎又挺直了许多。面对此情此景,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⑪看完了我的新居,两人亦步亦趋地退向门边向我告别。突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两只手,一下子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睛里一片晶莹,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我突然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⑫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⑬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的房子,和城里人一样生活。”
⑭听了孩子的这番话,这位民工父亲情不自禁地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将腰杆努力地挺了挺。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感到高大了许多: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坚强。(选自《读者》2010年第七期)
(1)本文刻画民工父亲的形象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手法(任写出其中两种)?请各举一例说明,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我”对民工父亲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筛选出关键词作简要概括。(用“--”连接关键词。)
(3)请从文中具体找出两组前后呼应的语句(须写明是第几段)。
(4)结合全文,分点概括民工父亲“幸福”的含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侧面描写等.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句做出判断,并把结合所处文段加以理解,分析出描写的效果.文章刻画民工父亲用了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比如肖像描写.第3段:“只见一个陌生人.他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斑斑点点,眼睛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的神色,”表现父亲辛苦劳作,终日与灰土打交道,同时也为父亲描述自己的建筑工作作铺垫.
(2)本题考查人物情感变化的梳理与信息筛选.解答此题关键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找到与我相关的描写,从中筛选出有效信息.文中写我感情变化的句子有: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狐疑地看着他; 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我点头答应了;就这一下子,我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从中可以梳理出情感的变化过程是: 警惕--一脸狐疑--恍然大悟--理解--感动.
(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什么是前后呼应.前后呼应是写作手法的一种,一般在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也就是说,在文章开头提到一次相应内容,结尾时再呼应一次.根据这种理解,可以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比如第6段:“如果他看到城里人住上他爸爸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心里一定会感到非常自豪和幸福的,”与第1段:“搬入新居不久的一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光线很好,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泼洒进来,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温暖、清亮、宁静,”相呼应.第9段:“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与第7段:“真是一位细心的父亲啊!”相呼应.
(4)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断其语境义.根据上下文可见,文中的幸福指的是父亲为自己能为城市建造这么好的房子而感到骄傲自豪;能让孩子亲眼看到自己的“杰作”;通过考试成了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以及文末的孩子很懂事很有志气,父亲有了生活的希望.
答案:
(1)①肖像描写.如第3段:“只见一个陌生人.他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斑斑点点,眼睛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的神色,”表现父亲辛苦劳作,终日与灰土打交道,同时也为父亲描述自己的建筑工作作铺垫.
②语言描写.如第6段:“是这样的…描述清楚,”表现父亲很为自己建设城市的工作感到自豪骄傲,希望孩子能懂得父亲工作的价值,很会教育孩子.
③动作描写.如第9段“父子俩套上我递过去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步子迈得格外轻缓,”表现父子俩文明礼貌,懂得爱护他人家的环境,同时也有些拘谨.
④动作描写.如第6段:“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一脸焦灼和企盼,”表现父亲很怕再次被拒,急切地期待着“我”答应他的请求.
⑤心理描写.如第10段:“看得出,孩子的父亲在竭力向孩子描绘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一些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表现父亲是在刻意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让孩子懂得自己工作的意义.
(2)警惕--一脸狐疑--恍然大悟--理解--感动
(3)①第6段:“如果他看到城里人住上他爸爸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心里一定会感到非常自豪和幸福的,”与第1段:“搬入新居不久的一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光线很好,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泼洒进来,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温暖、清亮、宁静,”相呼应. ②第9段:“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与第7段:“真是一位细心的父亲啊!”相呼应.
(4)①能为城市建造这么好的房子而感到骄傲自豪.②能得到“我”允许,让孩子亲眼看到自己的“杰作”.③通过考试成了有文凭的建筑工人.④孩子很懂事很有志气,也使父亲更有了生活的希望.
(2)本题考查人物情感变化的梳理与信息筛选.解答此题关键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找到与我相关的描写,从中筛选出有效信息.文中写我感情变化的句子有: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狐疑地看着他; 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我点头答应了;就这一下子,我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从中可以梳理出情感的变化过程是: 警惕--一脸狐疑--恍然大悟--理解--感动.
(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什么是前后呼应.前后呼应是写作手法的一种,一般在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也就是说,在文章开头提到一次相应内容,结尾时再呼应一次.根据这种理解,可以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比如第6段:“如果他看到城里人住上他爸爸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心里一定会感到非常自豪和幸福的,”与第1段:“搬入新居不久的一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光线很好,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泼洒进来,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温暖、清亮、宁静,”相呼应.第9段:“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与第7段:“真是一位细心的父亲啊!”相呼应.
(4)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断其语境义.根据上下文可见,文中的幸福指的是父亲为自己能为城市建造这么好的房子而感到骄傲自豪;能让孩子亲眼看到自己的“杰作”;通过考试成了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以及文末的孩子很懂事很有志气,父亲有了生活的希望.
答案:
(1)①肖像描写.如第3段:“只见一个陌生人.他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斑斑点点,眼睛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的神色,”表现父亲辛苦劳作,终日与灰土打交道,同时也为父亲描述自己的建筑工作作铺垫.
②语言描写.如第6段:“是这样的…描述清楚,”表现父亲很为自己建设城市的工作感到自豪骄傲,希望孩子能懂得父亲工作的价值,很会教育孩子.
③动作描写.如第9段“父子俩套上我递过去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步子迈得格外轻缓,”表现父子俩文明礼貌,懂得爱护他人家的环境,同时也有些拘谨.
④动作描写.如第6段:“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一脸焦灼和企盼,”表现父亲很怕再次被拒,急切地期待着“我”答应他的请求.
⑤心理描写.如第10段:“看得出,孩子的父亲在竭力向孩子描绘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一些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表现父亲是在刻意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让孩子懂得自己工作的意义.
(2)警惕--一脸狐疑--恍然大悟--理解--感动
(3)①第6段:“如果他看到城里人住上他爸爸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心里一定会感到非常自豪和幸福的,”与第1段:“搬入新居不久的一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光线很好,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泼洒进来,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温暖、清亮、宁静,”相呼应. ②第9段:“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与第7段:“真是一位细心的父亲啊!”相呼应.
(4)①能为城市建造这么好的房子而感到骄傲自豪.②能得到“我”允许,让孩子亲眼看到自己的“杰作”.③通过考试成了有文凭的建筑工人.④孩子很懂事很有志气,也使父亲更有了生活的希望.
看了阅读课外文段,完成下列各题。民...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为什么不在新疆的沙漠大面积使用太阳能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常年干旱,没有阴天,我想为什么不在沙漠里 2020-04-25 …
新晴山月文同颈联,尾联艺术特点?新晴山月文同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怯风卷 2020-05-16 …
昵称齐娜的“2003UB313”属于太阳系“新家谱”中的什么星?昵称齐娜的“2003UB313”属 2020-05-17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孤独的老乡夏阳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②第一次盘问小吴, 2020-07-09 …
马克思考试题目,急材料1《旧约全书·传道书》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 2020-07-25 …
据报道,期待已久的成都新机场落户简阳,新机场预计2014年开工,2018运行,如图是成都新机场区位 2020-08-04 …
下列是某广告公司为安徽旅游推介会设计的部分标题,其中不正确的是()A.老子故里--涡阳B.新安画派的 2020-11-12 …
图为广州--贵阳铁路干线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广州--贵阳的新线东起省的广州,西至省的贵阳. 2020-11-13 …
綦江到重庆高铁是渝黔(重庆到贵阳)新线的一部分,渝黔新线全长约345公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2020-11-13 …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物”是什么意思?上句话和“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矛盾不?谁能给个完美答案.谢谢! 2020-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