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5分)庆全庵桃花谢枋得寻得桃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问津。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5分)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深意?(3分)

2.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2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首句化用《桃花记》原意 。(1分)深意:①虚实结合,古今相融:以“桃花”之虚代“庆全庵”之实;②“暴秦”暗指“暴元”:对桃人而言,是为“避秦”,对作者说,实为“避元”;暗示自己厌恶憎恨元朝的感情。(2分,意对即可,不拘泥术语)2.①表示年复一年,时间推移;②强化了眷念故国而又不得不避世山中的孤寂悲切之情。(一点一分,第二点答出“孤寂”“悲切”之一关键词即可。)
1.
分 析:
第一问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可抓住“寻得桃好避秦”联想到陶渊明的《桃花记》内容大意;故运用了化用典故的手法,从描写的桃花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来答,由标题可知,作者重在描写庆全庵桃花,此处化用典故,是以虚代实;以秦朝的暴政来暗指元朝的暴政。从而将作者对元朝的憎恨之情表达出来。
考点: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分 析:
此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先根据“又”字所修饰的对象“一年春”,突出强调了年复一年,时间的流逝;结合着诗歌注释可知,作者因宋亡而隐居,由此可体会出诗人对故国的眷恋却不得不隐避山林的孤寂悲切之情。答题时,要答出“又”字的突出强调作用。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