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探究一:古代外交(1)从“丝绸之路”的得名,分析我国汉代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结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分析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外交呈现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图二与图一相

题目详情
探究一:古代外交
作业帮
(1)从“丝绸之路”的得名,分析我国汉代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结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分析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外交呈现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图二与图一相比,你认为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路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清朝前期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探究二:近代外交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
(3)以上述《马关条约》的内容为例,说明中国是怎样被迫开放的?
探究三:现代外交
邓小平在谈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提出:“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
(4)新中国成立后,“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政策?“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在万隆会议上有何体现?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可知我国汉代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是经贸往来,1405-1433年,为宣扬国威,加强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明太祖派郑和下西洋.可见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外交呈现的基本特点和平友好往来为主.
(2)仔细观察图二与图一,丝绸之路主要是陆路贸易,郑和下西洋是海路贸易,因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路径由陆路为主到以海路为主;清朝前期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即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3)1894年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也大大损害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中印谈判时,周恩来提出和平五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1955年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举行  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是新时期又一重大的外交成就,总之可以看出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故答案为:
(1)经贸往来;和平友好往来为主.
(2)由陆路为主到以海路为主;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3)增开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求同存异”.
看了探究一:古代外交(1)从“丝绸...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