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至情至性傅斯年岱峻一代学人傅斯年,这些年已成学界研究的热点,甚至成为公众讨论的话题。他豪放的外表之下,藏着一颗柔韧的心,有着近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至情至性傅斯年
岱  峻
    一代学人傅斯年,这些年已成学界研究的热点,甚至成为公众讨论的话题。他豪放的外表之下,藏着一颗柔韧的心,有着近乎赤子般的童真。正如胡适所评价的:“他的感情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
    傅斯年曾致函代理所务的李济:“同仁几全到昆明,大可安定矣。在云南总是‘羁旅之人’,理当‘入门而问禁’.同仁迁移安适,至慰。弟意在昆明可作长久想。所址租地以全租为宜,临大(联大)如建筑,似可入一股……”秋天,傅斯年偕妻子来到昆明,与史语所历史组主任陈寅恪同住靛花巷宿舍,傅家住一楼,陈家住三楼。傅斯年和陈寅恪既是留学欧美的同窗,又是姻亲。为躲避敌机轰炸,人们在楼下空地上挖有防空洞。每次警报一鸣,众人争先恐后往楼下跑,傅斯年却拖着肥胖之躯往楼上冲。他担心陈寅恪视力微弱,行动不便,每次总是把陈寅恪搀扶下来,送进防空洞。
    1938年9月28日,昆明再遭轰炸,死伤无数。城里的文教单位又开始迁往郊外。史语所搬迁至龙泉镇,中国营造学社迁往麦地村……人们渴望片刻安宁,开始了安居工程。傅斯年在棕皮营村村长赵崇义的西院租了块种竹笋的地,盖了五间房。落成后,一家三口喜迁新居。1939年1月,傅斯年为爱子仁轨画了一张旅程图,他要年仅四岁的儿子记住逃难的经历。他在图上题:“小宝的一个生日,是在牯岭外公外婆家过的。爸爸在南京看空袭。生下三年,走了一万多里路了!”那时的傅斯年,也许在幻想这个家庭不会再面对分离。
    转眼就是1941年的春瘟时节。3月,傅斯年被送进重庆歌乐山下的中央医院。这次生病,是几年来心力交瘁积劳成疾的总爆发。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中谈道:“去年初冬,敝所奉命自昆明迁川南,其时甚为忙碌,又以兼任敝院总干事长之故,更感生活之不安定。今年在二、三月中,五十天内,一连开会五次,长者如参政会之十日,短者不过一日,但属于敝院者,须弟事先准备,又以有各种不如意事,时有暴怒。”住院四个月后,傅斯年回到歌乐山上的家里养病。
    傅斯年在李庄的时候遇到李方桂的儿子和向达的儿子打架,一个五岁,一个八岁。五岁的打不过八岁的,李方桂的夫人就来找向达的夫人,两位夫人争得不可开交。这时候经过的傅斯年看到了,向双方赔礼道歉,连说:“你们两个消消气,都不要吵了,都怨我。”边说还边作揖:傅斯年处理这事看似“低三下四”,但他是为了尊重李方桂、向达两位专家,让他们安心研究,不为家庭琐事分心。
    弟子们见了傅所长,都似老鼠见了猫。马学良写道:“当时我们小辈,晚饭后在田边散步,远远看到傅先生迎面走来,都转身急急奔逃,如果逃脱不了,就会被抓去下棋;其实傅先生心不在棋,意在思考某一学术问题,或天下兴亡大事,不过借棋定神,心有别属。因而常常高举棋子而迟迟不落,令知者感怀,不知者诧异,也有传他是借机测试,以便了解你的智能和学术造诣。”
    1947年,傅斯年高血压发作,他在妻儿的陪伴下赴美就医,抵美后,傅斯年先生在波士顿伯里罕医院治疗。血压正常后,移居新港静养。1948年夏,傅斯年的病情稍见好转,他忽然执意要回国。他的夫人劝他多疗养一阵,他说:“国內要做的事太多,岂可偷闲而安居异国?”
    1948年8月,夫妇俩回到风雨飘摇的中国。
    1948年底,时局日趋危急,傅斯年在南京忧心如焚,旧疾复发,血压猛升,加之感时忧国,情绪极劣。正是在那几天里,傅斯年接到任命前往台湾,接掌台湾大学。
    1950年12月20日下午,傅斯年列席省参议会,回答参议员质询后,竟一头倒地。当晚11时23分,与世长辞。傅斯年逝世时,正在美国读中学的傅仁轨,无钱回台奔丧。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傅斯年是一代学人,文章用胡适的评价来说明他有着豪放的外表和柔韧的内心,正因如此,他才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甚至成为公众讨论的话题。
B.傅斯年与陈寅恪既是留学欧美的同窗,又是姻亲。他们同住靛花巷宿舍时,赶上敌机轰炸,傅斯年总要上楼去扶视力微弱的陈寅恪下楼。
C.昆明再遭轰炸后,城里的文教单位迁往郊外。傅斯年在棕皮营村种地、盖屋,获得了暂时的安宁,他希望这个家庭不会再面对分离,但这种想法非常不切实际。
D.文章引用了许多传主傅斯年的话,同时又用弟子马学良怕与傅斯年下棋的事,更
有利于直接表现傅斯年的内心世界,更突出了他的精神面貌。
E.傅斯年因高血压发作到波士顿伯里罕医院治疗。1948年夏,病情稍见好转,考虑到国内要做的事太多,便不顾夫人的劝说,执意要出院回国。
(2)通观全文,傅斯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傅斯年的弟子为什么怕陪他下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文章开头说傅斯年“豪放的外表之下,藏着一颗柔韧的心”,文章是怎样体现他的“柔韧”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厘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A项因果关系无中生有.C项“他希望这个家庭不会再面对分离”的说法不准确,原文中是“也许在幻想这个家庭不会再面对分离”.D项错在“直接”二字,“用弟子马学良怕与傅斯年下棋的事”不是“直接”,而是“间接”.故选EB.
(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分析传主形象(性格特征)方法归纳:①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②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入手.③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④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解答本题应抓住以下几点分析:关心他人,心地善良;渴望安宁,珍惜幸福;勤于治学,敏于思考;感时忧国,关心国事,积劳成疾.
(3)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从文中第五段寻找答案,第五段后半部分内容解答了弟子为什么怕陪他下棋.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借棋定神,进行深入思考,因而常常高举棋子而迟迟不落;二是借机测试,以便了解你的智能和学术造诣.
(4)此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本题是对人物性格特点的进一步分析,傅斯年“柔韧”的特点体现在哪儿,从文本中三、四两段可以找到答案.第三段中他为儿子画了一张旅程图,让儿子记住逃难的经历.第四段中“低三下四”地劝架,替他们的夫人互相赔礼道歉.

答案:
(1)EB
(2)①关心他人,心地善良.敌机轰炸时,担心视力微弱的陈寅恪行动不便,冲上楼扶他下楼;为使李方桂和向达安心于研究,平息了两家的纠纷;②渴望安宁,珍惜幸福.为儿子画了一张逃难的地图,要儿子记住逃难的经历;③勤于治学,敏于思考.弟子们都怕见他,他在下棋时都思考问题;④感时忧国,关心国事,积劳成疾.在波士顿病稍微好转就立即回国.
(3)下棋,是傅斯年思考问题的方式,借棋定神,对某一学术问题或天下兴亡大事进行深入的思考.他借机测试,以便了解你的智能和学术造诣.
(4)①傅斯年一家三口在棕皮营村安居后,他为儿子画了一张旅程图,让儿子记住逃难的经历.这里,我们看到傅斯年性格温柔的一面,也感受到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用心良苦.②傅斯年为了不让向达和李方桂为家庭琐事分心,安心于研究,“低三下四”地劝架,替他们的夫人互相赔礼道歉.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傅斯年体贴他人、尊重他人的一面.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