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唐•元稹①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总萃焉。始尧舜时,君臣以赓歌相和,是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
唐•元稹
①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总萃焉。始尧舜时,君臣以赓歌相和,是后,诗人继作,历夏、殷、周千馀年,仲尼缉合选练,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篇,其馀无闻焉。骚人作而怨愤之态繁,然犹去风雅日近,尚相比拟。秦、汉已还,采诗之官既废,天下妖谣民讴、歌颂讽赋、曲度嬉戏之词,亦随时间作。至汉武帝赋《柏梁》诗,而七言之体具。苏子卿、李少卿①之徒,尤工为五言。虽句读文律各异,雅郑之音亦杂,而词意简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其遒壮抑扬,冤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晋世风概稍存。宋、齐之间,教失根本,士子以简慢歙习舒徐相尚,文章以风容色泽放旷精清为高。盖吟写性灵,流连光景之文也。意义格力固无取焉。陵迟至于梁、陈,淫艳刻饰,佻巧小碎之词剧,又宋、齐之所不取也。
②唐兴,官学大振。 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②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变之体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 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浓莫备。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③,掩颜谢④之孤高,杂徐庾⑤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其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③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④予尝欲条析其文,体别相附,与来者为之准,特病懒未就耳。适遇子美之孙嗣业启子美之柩,襄祔事⑥于偃师。途次于荆,雅知余爱言其大父之为文,拜余为志。辞不能绝,余因系其官阀而铭其卒葬云。
(取材于作者同名文章)
【注】①苏子卿、李少卿指汉代苏武、李陵。②沈、宋指唐代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③曹刘,“三曹”之曹植、建安七子之刘祯,他们是汉代诗人。④颜谢,指南朝宋的诗人颜延之和谢灵运。⑤徐庾,指南朝梁陈的诗人徐陵和庾信。⑥襄祔事:完成合葬之事。襄,成;祔,合葬。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君臣以赓歌相和 和:应和
B.盖所谓上薄风骚 薄:逼近
C.尚不知贵其多乎哉 贵:尊贵
D.途次于荆 次:驻扎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
A.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总萃焉
我读诗读到杜甫,才知道他是个集前代优秀文化大成的诗人。
B.……而词意简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
……可是诗句的含义简洁深运,介绍事物表达感情,如果不是有目的地创作,那么诗文就不会随意写用来。
C.历世之文,能者互出。
每个皇帝在位的时期,都有著名诗人出现。
D.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浓莫备。
格律切当但是劲健的风度丧失了,抒写闲情逸致辞采却又非常华美。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
A.作者认为楚辞与《诗经》时间上相差不远,所以创作风格有相似之处。
B.作者认为南朝(宋、齐、梁、陈)时期的诗歌从形式到内容均不可取。
C.作者认为虽然李白杜甫并称“李杜”,但在律诗创作上两人差距非常大。
D.作者认为把杜甫作品按照体裁分别归类,可以为后人提供学习的范本。
(4)作者说“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请用自己的话阐述作者做出这一判断的原因。
(5)元稹认为李白的诗“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杜甫的诗“属对律切”。《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李白以奇诡的想象塑造了瑰丽的神仙世界:“列缺霹雳,___。___,訇然中开,___,日月照耀金银台。”或四言或七言,变化无拘。杜甫《登高》中的“___,百年多病独登台”,对仗工稳,《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___”,堪称典范。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
唐•元稹
①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总萃焉。始尧舜时,君臣以赓歌相和,是后,诗人继作,历夏、殷、周千馀年,仲尼缉合选练,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篇,其馀无闻焉。骚人作而怨愤之态繁,然犹去风雅日近,尚相比拟。秦、汉已还,采诗之官既废,天下妖谣民讴、歌颂讽赋、曲度嬉戏之词,亦随时间作。至汉武帝赋《柏梁》诗,而七言之体具。苏子卿、李少卿①之徒,尤工为五言。虽句读文律各异,雅郑之音亦杂,而词意简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其遒壮抑扬,冤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晋世风概稍存。宋、齐之间,教失根本,士子以简慢歙习舒徐相尚,文章以风容色泽放旷精清为高。盖吟写性灵,流连光景之文也。意义格力固无取焉。陵迟至于梁、陈,淫艳刻饰,佻巧小碎之词剧,又宋、齐之所不取也。
②唐兴,官学大振。 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②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变之体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 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浓莫备。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③,掩颜谢④之孤高,杂徐庾⑤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其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③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④予尝欲条析其文,体别相附,与来者为之准,特病懒未就耳。适遇子美之孙嗣业启子美之柩,襄祔事⑥于偃师。途次于荆,雅知余爱言其大父之为文,拜余为志。辞不能绝,余因系其官阀而铭其卒葬云。
(取材于作者同名文章)
【注】①苏子卿、李少卿指汉代苏武、李陵。②沈、宋指唐代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③曹刘,“三曹”之曹植、建安七子之刘祯,他们是汉代诗人。④颜谢,指南朝宋的诗人颜延之和谢灵运。⑤徐庾,指南朝梁陈的诗人徐陵和庾信。⑥襄祔事:完成合葬之事。襄,成;祔,合葬。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君臣以赓歌相和 和:应和
B.盖所谓上薄风骚 薄:逼近
C.尚不知贵其多乎哉 贵:尊贵
D.途次于荆 次:驻扎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
A.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总萃焉
我读诗读到杜甫,才知道他是个集前代优秀文化大成的诗人。
B.……而词意简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
……可是诗句的含义简洁深运,介绍事物表达感情,如果不是有目的地创作,那么诗文就不会随意写用来。
C.历世之文,能者互出。
每个皇帝在位的时期,都有著名诗人出现。
D.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浓莫备。
格律切当但是劲健的风度丧失了,抒写闲情逸致辞采却又非常华美。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
A.作者认为楚辞与《诗经》时间上相差不远,所以创作风格有相似之处。
B.作者认为南朝(宋、齐、梁、陈)时期的诗歌从形式到内容均不可取。
C.作者认为虽然李白杜甫并称“李杜”,但在律诗创作上两人差距非常大。
D.作者认为把杜甫作品按照体裁分别归类,可以为后人提供学习的范本。
(4)作者说“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请用自己的话阐述作者做出这一判断的原因。
(5)元稹认为李白的诗“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杜甫的诗“属对律切”。《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李白以奇诡的想象塑造了瑰丽的神仙世界:“列缺霹雳,___。___,訇然中开,___,日月照耀金银台。”或四言或七言,变化无拘。杜甫《登高》中的“___,百年多病独登台”,对仗工稳,《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___”,堪称典范。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 贵:形容词用作动词,推崇.
(2)D 应为“…抒写闲情逸致辞采却又不够华美”.
(3)B 作者没有全部否定,从下文可以看出.
(4)①“尽得古今之体势”,古今各种诗体都能掌握;②“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兼具所有诗人的长处;③“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题思想可贵,有教化的作用;
④在声韵、格律、创作技巧方面达到的成就极高.(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
(5)①丘峦崩摧(重点字:摧) ②洞天石扉(重点字:扉)③青冥浩荡不见底(重点字:冥)④万里悲秋常作客(重点字:作)⑤隔叶黄鹂空好音(重点字:鹂)
答案:
(1)C
(2)D
(3)B
(4)①古今各种诗体都能掌握;②兼具所有诗人的长处;③主题思想可贵,有教化的作用;④在声韵、格律、创作技巧方面达到的成就极高.
(5)①丘峦崩摧 ②洞天石扉③青冥浩荡不见底④万里悲秋常作客⑤隔叶黄鹂空好音
参考译文:
我读诗读到杜甫,才知道他是个集前代优秀文化之大成的诗人.最初在唐尧、虞舜的时代,君臣互相作诗,连续唱和,在这之后,诗人相继进行创作.经历了夏、殷、周一千多年,孔子编辑整合选择提炼,选用了其中对改变教化最有好处的三百篇,其他的诗就失传了.楚地的诗人进行创作并且幽怨悲愤的情绪繁盛,可是这些诗(创作的时间)距离《诗经》的时代接近,还是可以互相比较的.秦、汉已经消亡了,搜集诗歌的官职已经废除,天下怪异的民间歌咏、颂扬讽谏的辞章、有乐曲节拍欢快娱乐的歌词,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作出来.等到汉武帝写出《柏梁台诗》,七言的体裁就具备了.苏武、李陵这类人,特别擅长创作五言诗,虽然句读和音韵格律各不相同,内容上也是健康的和淫靡的东西互相掺杂,但词意简练深远,介绍事物表达感情,如果不是有目的地创作,那么诗文就不随意写出来.建安以后的时期,天下的文人遭遇战乱.曹操父子在征战的间隙写文章,常常是拿着武器横赋诗,所以他们或刚健雄壮或低沉高昂或忧怨哀伤或悲痛离别的诗作,在古人中是非常特别的.晋代的诗歌,这样的风采气概还有所保存.刘宋和萧齐之间,教化失去了根基,文人以怠慢、和顺、散漫拖沓作为时尚,文章以词采华丽、放浪旷达、精致清灵为好,那些吟咏书写个人性情,流连忘返于山水的文章,意义、格调、气概没有可采用的地方.(文章)衰落到了梁、陈时代,过分华丽过分刻意修饰、轻浮取巧细小琐碎的词句大量使用,又是宋、齐都不采用的.
唐朝建立后,国家的学校教育得到很大发展,每个皇帝在位的时期,都有著名诗人出现.特别是沈佺期、宋之问等人,讲求造语的锤炼精切和声律的妥帖和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格律诗.从那以后,诗歌体裁的发展变化就非常完备了.但是,喜好汉、魏、晋诗歌传统的,都丢掉了齐、梁诗歌的长处,刻意追求华丽形式的,都丢掉了充实的思想内容.效法齐、梁诗歌的形式,却赶不上魏、晋诗歌的内涵,汉代乐府学得不错,魏晋五言古诗却作得不怎么样,格律切当,劲健的风度却又丧失了,喜欢抒写闲情逸致,辞采却又不够华美.至于杜甫,大概可以称得上上可逼近《诗经》、《楚辞》,下可包括沈佺期、宋之问,古朴近于苏武、李陵,气概超过曹氏父子和刘桢.盖过颜延之、谢灵运的孤高不群,糅合徐陵、庾信诗风的流美清丽.他完全掌握了古人诗歌的风格气势,并且兼备了当今各家的特长.假如让孔子来考究杜诗的主要意蕴,还不知道要怎样推崇他的多才多艺呢!如果认为有能写出别人所不能写的题材,也不存在什么可不可以表达出来的人,那么,自从有诗人以来,就没有谁超出杜甫!
当时还有一位山东人李白,也以奇特的诗歌创作备受称道,当时人把他们并称为“李杜”.我看李白的那些雄放恣肆、不受拘束、写景状物的诗,以及他的乐府诗歌,确实也可以和杜甫媲美.至于像杜甫的那些长的有千余言,次一等的也有百余言的长篇排律,其铺陈终始,排比声韵,词气豪迈,风调清深,对句切合声律,通篇摒弃浅近凡俗,杜诗的这种境界,却是李白的创作还未能触及的领域,更何况(运用)其中的精髓呢.
我曾经想细致剖析他的作品,按照体裁,分别归类,为后人提供学习的范本,只是由于衰病懒散,这一愿望未能实现.正好遇到杜甫的孙子嗣业,他启运杜甫的灵柩,完成了合葬祖父母于偃师之事,归途中停留于荆州.他素知我喜欢称道他祖父的诗文,就拜请我撰写墓志.推辞不掉,我于是记述杜甫的官职和门第,为杜甫终于归葬写了这篇墓志铭.
(2)D 应为“…抒写闲情逸致辞采却又不够华美”.
(3)B 作者没有全部否定,从下文可以看出.
(4)①“尽得古今之体势”,古今各种诗体都能掌握;②“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兼具所有诗人的长处;③“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题思想可贵,有教化的作用;
④在声韵、格律、创作技巧方面达到的成就极高.(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
(5)①丘峦崩摧(重点字:摧) ②洞天石扉(重点字:扉)③青冥浩荡不见底(重点字:冥)④万里悲秋常作客(重点字:作)⑤隔叶黄鹂空好音(重点字:鹂)
答案:
(1)C
(2)D
(3)B
(4)①古今各种诗体都能掌握;②兼具所有诗人的长处;③主题思想可贵,有教化的作用;④在声韵、格律、创作技巧方面达到的成就极高.
(5)①丘峦崩摧 ②洞天石扉③青冥浩荡不见底④万里悲秋常作客⑤隔叶黄鹂空好音
参考译文:
我读诗读到杜甫,才知道他是个集前代优秀文化之大成的诗人.最初在唐尧、虞舜的时代,君臣互相作诗,连续唱和,在这之后,诗人相继进行创作.经历了夏、殷、周一千多年,孔子编辑整合选择提炼,选用了其中对改变教化最有好处的三百篇,其他的诗就失传了.楚地的诗人进行创作并且幽怨悲愤的情绪繁盛,可是这些诗(创作的时间)距离《诗经》的时代接近,还是可以互相比较的.秦、汉已经消亡了,搜集诗歌的官职已经废除,天下怪异的民间歌咏、颂扬讽谏的辞章、有乐曲节拍欢快娱乐的歌词,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作出来.等到汉武帝写出《柏梁台诗》,七言的体裁就具备了.苏武、李陵这类人,特别擅长创作五言诗,虽然句读和音韵格律各不相同,内容上也是健康的和淫靡的东西互相掺杂,但词意简练深远,介绍事物表达感情,如果不是有目的地创作,那么诗文就不随意写出来.建安以后的时期,天下的文人遭遇战乱.曹操父子在征战的间隙写文章,常常是拿着武器横赋诗,所以他们或刚健雄壮或低沉高昂或忧怨哀伤或悲痛离别的诗作,在古人中是非常特别的.晋代的诗歌,这样的风采气概还有所保存.刘宋和萧齐之间,教化失去了根基,文人以怠慢、和顺、散漫拖沓作为时尚,文章以词采华丽、放浪旷达、精致清灵为好,那些吟咏书写个人性情,流连忘返于山水的文章,意义、格调、气概没有可采用的地方.(文章)衰落到了梁、陈时代,过分华丽过分刻意修饰、轻浮取巧细小琐碎的词句大量使用,又是宋、齐都不采用的.
唐朝建立后,国家的学校教育得到很大发展,每个皇帝在位的时期,都有著名诗人出现.特别是沈佺期、宋之问等人,讲求造语的锤炼精切和声律的妥帖和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格律诗.从那以后,诗歌体裁的发展变化就非常完备了.但是,喜好汉、魏、晋诗歌传统的,都丢掉了齐、梁诗歌的长处,刻意追求华丽形式的,都丢掉了充实的思想内容.效法齐、梁诗歌的形式,却赶不上魏、晋诗歌的内涵,汉代乐府学得不错,魏晋五言古诗却作得不怎么样,格律切当,劲健的风度却又丧失了,喜欢抒写闲情逸致,辞采却又不够华美.至于杜甫,大概可以称得上上可逼近《诗经》、《楚辞》,下可包括沈佺期、宋之问,古朴近于苏武、李陵,气概超过曹氏父子和刘桢.盖过颜延之、谢灵运的孤高不群,糅合徐陵、庾信诗风的流美清丽.他完全掌握了古人诗歌的风格气势,并且兼备了当今各家的特长.假如让孔子来考究杜诗的主要意蕴,还不知道要怎样推崇他的多才多艺呢!如果认为有能写出别人所不能写的题材,也不存在什么可不可以表达出来的人,那么,自从有诗人以来,就没有谁超出杜甫!
当时还有一位山东人李白,也以奇特的诗歌创作备受称道,当时人把他们并称为“李杜”.我看李白的那些雄放恣肆、不受拘束、写景状物的诗,以及他的乐府诗歌,确实也可以和杜甫媲美.至于像杜甫的那些长的有千余言,次一等的也有百余言的长篇排律,其铺陈终始,排比声韵,词气豪迈,风调清深,对句切合声律,通篇摒弃浅近凡俗,杜诗的这种境界,却是李白的创作还未能触及的领域,更何况(运用)其中的精髓呢.
我曾经想细致剖析他的作品,按照体裁,分别归类,为后人提供学习的范本,只是由于衰病懒散,这一愿望未能实现.正好遇到杜甫的孙子嗣业,他启运杜甫的灵柩,完成了合葬祖父母于偃师之事,归途中停留于荆州.他素知我喜欢称道他祖父的诗文,就拜请我撰写墓志.推辞不掉,我于是记述杜甫的官职和门第,为杜甫终于归葬写了这篇墓志铭.
看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 2020-05-16 …
假定处于您所在部门的DHPC服务器上的列表首位的WINS服务器没有响应,而由辅助WINS服务器处理所 2020-05-31 …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欲拜故秦骑士李必、骆甲为骑将时,两人以“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相拒。有学者据此推 2020-06-09 …
英语翻译请求把内句子翻译成白话文,翟黄对曰:“此皆君之所以赐臣也,积三十岁故至于此,时以间暇祖之旷 2020-06-09 …
英语翻译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 2020-06-17 …
加粗的三句怎么翻译?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 2020-07-02 …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桓公曰:“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 2020-07-12 …
古文翻译桓公自莒反于其,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 2020-11-28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卿畏之,故缄置他所此臣之所以大恐,百姓所疾苦也 2020-12-03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人皆有之�补写出下列名篇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