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原创)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实物分配、低租金的福利性城镇住房制度。当时住

题目详情

( 原创 )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实物分配、低租金的福利性城镇住房制度。当时住房建设统一按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进行安排,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住房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 (90% 以上 ) 靠财政拨款,少量靠单位自筹,均需纳入基本建设计划,受基本建设规模的控制。国家通过单位将建好的住房以低租金 ( 每平方米月租仅 0.1 元左右 ) 分配给职工居住,住房成为一种福利待遇,甚至其维修也由国家负责。

—— 曹幸仁:《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变迁

看房地产宏观调控》

材料二  1980 年 1 月,苏星在《红旗》杂志第二期发表了《怎样使住宅问题解决得快些》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解决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证住宅是个人消费品,而且依然是商品,私人购房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矛盾。 …… 到 1985 年底,全国已有 1 604 个城市和 300 个县镇在进行住房改革的试点工作,共向个人出售了 1 095.8 万平方米的住宅。

 (3) 据材料三,分析近年来我国城市房价上涨的原因。请你就应如何解决城市的住房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解析: 第 (1) 问的 “ 特点 ” 可以由材料概括可知, “ 成因 ” 联系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即可。第 (2) 问中 “ 变化 ” 可由材料二直接概括, “ 原因 ” 可以联系当时经济体制改革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即可作答。第 (3) 问 “ 原因 ” 可由材料直接得出, “ 建议 ” 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 特点:由国家财政拨款统一计划建设住房;实行低租金的福利性分房制度。

成因: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以公有制为特征的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城市的生产、流通乃至居民的住房等都纳入了国家计划。

(2)
变化:开始实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允许私人购房。

原因: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

(3) 原因:地方政府热衷于以房地产开发增加财政收入;不法开发商的人为炒作。

建议:国家应加大房价调控的力度;政府加大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投资力度;严格审查和控制房贷;全面推行限购令,等等。 ( 答出两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

看了(原创)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