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我国疆域辽阔,海岸线很长,但是对海洋经济、海外贸易等的关注和重视,则是在经历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才意识到的。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

题目详情
我国疆域辽阔,海岸线很长,但是对海洋经济、海外贸易等的关注和重视,则是在经历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才意识到的。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姜子牙)治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到齐桓公时期,“通齐国之渔盐于东莱”,齐国成为“海之王国”。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什么思想观念?概括说明这一观念形成的经济根源。
(2分)古代齐国却表现迥异,据材料一归纳其发展经济的表现。
材料二 十七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
材料三 《南京条约》赋予英国可在通商口岸内派驻领事及享有居留权,《黄埔条约》更准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内建立教堂、医院等设施,自此通商口岸成为在华外人集中地。“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主权归中国政府所有,实际上界内管治权与税收权却属外国政府或在华外侨所管理,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3)与中国传统城市相比,近代通商口岸有哪些突出特点?试分别从全球联系和文明演进的视角来评价通商口岸。
材料四 1987年邓小平吹响了进军海洋的号角,中国人坚定地打开了大门。现在,中国已经置身于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从开普敦到巴芬岛,到处都是忙碌着的中国人的身影。在上海的街头,你仿佛身处曼哈顿广场,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的内外因素。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第一小问的思想观念,依据材料一“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可知,观念是重视农业,轻视海洋开发利用.第二小问的经济根源,结合中国古代的经济形态可知,根源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第三小问的表现,依据材料一“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通齐国之渔盐于东莱”可以得出表现是发展工商业;发展渔盐业;利用海洋发展经济.
(2)本小问的理解,结合十七世纪中国与英国的史实可知,英国是十七世纪以来,英国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进行殖民扩张,成为世界海洋霸主,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中国清政府则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脱离了世界工业化的大潮.
(3)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三“在通商口岸内建立教堂、医院等设施”、“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自此通商口岸成为在华外人集中地”、“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主权归中国政府所有,实际上界内管治权与税收权却属外国政府或在华外侨所管理,中国政府无权过问”可以得出特点是在华外国人主要集聚地;西化(近代化)程度较深;设有租界;列强侵华的产物(半殖民地色彩鲜明).第二小问的评价,结合所学从全球和文明演进的视角进行说明即可,如全球视角是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文明演进视角是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较早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4)本小问的因素,结合所学可知,内因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外因是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故答案为:
(1)观念:重视农业,轻视海洋开发利用.经济根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表现:发展工商业;发展渔盐业;利用海洋发展经济.
(2)英国:十七世纪以来,英国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进行殖民扩张,成为世界海洋霸主,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中国清政府则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脱离了世界工业化的大潮.
(3)在华外国人主要集聚地;西化(近代化)程度较深;设有租界;列强侵华的产物(半殖民地色彩鲜明).
全球视角: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文明演进视角: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较早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4)内: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外: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看了我国疆域辽阔,海岸线很长,但是...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