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材料一1941年,抗日根据地遇到了严重的困难,旱灾、蝗灾、冰雹等自然灾害接踵而来,日军的扫荡又使根据地的面积缩小、人口减少。材料二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确实是建

题目详情
材料一  1941年,抗日根据地遇到了严重的困难,旱灾、蝗灾、冰雹等自然灾害接踵而来,日军的扫荡又使根据地的面积缩小、人口减少。
材料二  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确实是建国五十年来范围最大、程度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最大自然灾害,确实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一个直接因素。正如周恩来1960年10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说:“这样大的灾荒那是我们开国十一年所未有的,拿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二十世纪记事起,也没有听说过。”
——中国改革论坛
(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应对天灾、人祸,抗日根据地在这个时期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2)面对1959—1961年的自然灾害,刘少奇在他的报告中引用了“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说法,指出“从粮食减产看,自然灾害略大于决策错误;从一个时期的集中缺粮情况看,决策错误影响远大于自然灾害”。刘少奇和周恩来的观点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8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造成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决策失误有哪些,(4分)造成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国际因素有哪些。(4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措施: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开展延安整风运动。
(2)相同点:刘少奇和周恩来都认为三年困难时期的到来和自然灾害有关。(4分)不同点:刘少奇侧重于对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人为因素进行总结;周恩来则侧重于从客观上阐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4分)决策失误: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开展“反右倾”斗争。(4分)国际因素:美国继续推行孤立、遏制中国的政策;苏联政府单方面撤走专家,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等。(4分)

看了材料一1941年,抗日根据地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