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诗人什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2)诗人写景突出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带得寒鸦两两归”一句中“带”和“两两”这两个词淡淡写来,却形神兼备,这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试结合作品内容加以简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找意象就是找诗句中的具体景物,如“绿水、田地、翠竹…”,这些意象都代表的是静、恬淡的特点,所以营造的意境也是静谧、清寂、淡雅,对应的作者的心境是悠闲宁静的,但是“寒鸦”一词又暗示了作者淡淡的愁绪.
(2)本诗写景主要是从动静结合的角度,“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选取的是“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的意象,这些意象都是静态的;“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带、归”都是动态,所以是动静结合.“带”与“两两”两字简单质朴,写出了“牛”和“鸦”自然和谐的状态,“无人”与“两两”的对应,抒发了作者清寂的情感.
 
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夕阳、寒鸦、老牛等意象.营造了一幅静谧、清寂、淡雅的秋日村居图.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答出意象和意境特点给2分,答出情感特点给1分.)
(2)诗人突出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艺术表现手法.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带”与“两两”用语质朴自然,写出了牛的怡然自得、牛和鸦的自然无猜,神态毕现,以形传神,抒发了诗人迟暮清寂的情感.(答出动静结合手法并能具体指出动景和静景及表达效果给2分;分析出“带”和“两两”这两个词的表达效果给2分.)
 
译文:
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疏.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牧童骑卧,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农村秋日黄昏的小景,前两句是具体描写村居,后两句是从村居以外来描写村居,意象非常丰富.农家的情况,见诸于诗的已经不计其数,很难写出新意来.这首诗采用远近交替的写法,重在对场景气象的渲染烘托,以大特写的手法,提供带有暗示性的画面,所以后来者居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诗前两句采用当句对,以便于把很广泛的题材浓缩成集中的平面.诗说水田环绕的人家,篱笆外种满了竹子,院落里的榆树钱已经落尽,槿花也都稀疏了.写出晚秋季节里斜阳照耀着的农舍,水竹清华,落木萧萧的景色,充满了和平静穆的气氛.诗仅写了村居外围,而村居本身即可由此想象,成功地避开了熟见的茅檐、白门、蓬窗、桑圃等词,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同样,诗没有写人,而通过环境,也可表现住在村居里的人的品藻趣味.
三、四句是传颂的名句.诗将薄暮景色作了高度浓缩.夕阳西下,照着原野,也照着上面所说的村居、水田,诗在这儿仅以“夕阳“二字,回照上文,增加前两句的形象.而在整个村野中,诗只捕捉住回村的老牛这一中心写,说牛背上没有牧童,牛儿在夕阳中不慌不忙地自己沿着归路,往村里走来;在牛背上,双双乌鸦伫立着,悠闲自在,仿佛是老牛正把它们带回村庄.整个画面没有一个人,虽然是写动,但节奏很缓慢,表现出大自然宁静和平的气氛,给人以恬淡温馨的享受,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观.读着这诗,很自然地令人想到《诗经》所写的“日既夕矣,羊牛下来“那幅原始的自然美的风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