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关于闻一多死水的理解

题目详情
关于闻一多死水的理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诗人闻一多曾经留学美国.在美国期间,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美国的民族歧视.这激起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情绪.他的诗作《洗衣歌》就是这种心情的摹画.1925年夏,不堪忍受美国种族歧视的诗人毅然提前回国.他满以为让他魂牵梦绕的祖国一定会给他带来慰藉,然而他所接触到的却是军阀混战,生灵荼炭,如死水一般黑暗的现实.梦想幻灭了,剩下的只是深切的悲哀和愤恨.在诗作《发现》中激烈地宣泄着自己的失望和愤怒“这不是我的祖国,不是不是”.诗人为处在水深火热中的黎民百姓感到悲哀,对丑恶而腐朽的社会感到愤恨,然而他又对这一切无可奈何.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情感下,1926年他创作了《死水》一诗.
《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怒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是对死水的总体印象,用“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来象征军阀统治的黑暗.第二节至第四节分别描写了死水的丑恶状况.第二节诗人用“铜”、“铁罐”、“油腻”、“霉菌”来修饰“翡翠”、“桃花”、“罗绮”、“云霞”这些美好的形象,正是对现存社会“金玉其外,败絮之中”的丑恶本质的反讽.这种表面繁华的外表只不过是“破铜烂铁”生出了锈渍,“剩菜残羹”发生了霉变.第三节对死水进行了本质的揭露,所谓的“绿酒”、“白沫”、“小珠”、“大珠”、“花蚊”只是死水腐烂发酵结出的恶果,让人不得不对这个恶水横流、花蚊猖獗、行将毁灭的“死水”产生厌恶和绝望之情.第四节诗人让青蛙在死水中“叫出了歌声”,可谓是绝妙的嘲弄.“一沟死水”本该死气沉沉,而由死水养活的青蛙唱起了“鲜明”的赞歌,反动派的厚颜无耻的嘴脸跃然纸上.第五节诗人提出了对“死水”的毅然决绝的态度,“死水不是美的所在”,“让丑恶去开垦它”.诗人的言外之意是让“这沟死水”尽情狂欢去吧,所谓“恶贯满盈”,只会死路一条.其中隐含了诗人对未来朦胧的期望.正如朱自清曾指出的:“闻一多真是一团火.就在《死水》那首诗里他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去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朱自清《闻一多全集·序》)黑暗中隐藏着光明,绝望中蕴蓄着希望.这就是闻一多爱国主义思想的辩证法,也是其爱国诗的力量之所在.
这首诗在艺术上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对“恶”的歌咏,受到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来尔《恶之花》的影响.这首诗在艺术上最主要的成就还在于对于新格律体诗体的创造.在闻一多加入新月社之后,针对五四白话新诗的过分直白和散漫无羁,主张“诗应该带着镣铐跳舞”,并具体提出了“三美”的主张,也就是“音乐美”,即音节的和谐;“绘画美”,即辞藻的美;“建筑美”,即形式的整饬.这首《死水》就是他的诗学主张的具体的实践.《死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试验”的作品.全诗每一行均由一个“三字尺”和三个“二字尺”组成,三字尺在诗行中处于一个颤动的过程,即由第一句的第三个音尺到第二、三、四行的第二个音尺;隔行压韵,最后都以双音节词收尾,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全诗共五节,每节四行,每一行都是九个字.汉字被称为方块字,每个字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建筑体.这样每一行就形成了一个长方体;而四和长方体又构成了一个大的长方体;而全诗是五个大长方体,这就是构成了一个更大长方体.从整体外形上看,结构工整、章法整饰,节与节之间匀称,行与行之间均齐.这样的外形,与中国传统的律诗非常相象.再说绘画美.诗中“绿酒”、“白沫”、“翡翠”、“罗绮”等词汇,错彩镂金,色彩斑斓,让人产生一种眩目的视觉效果.而且作者还不满足于此,他充分运用了诗歌的语言特性,不但写了翡翠等静止的意象,而且写了青蛙的叫声这样的动的意象,动静结合使意象相互反衬,产生张力,画面更加活泼起来.这样的“三美”手法的运用使《死水》形成了总体的整齐凝重的风格,作者的那种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人格特征更是跃然纸上.
闻一多是最早提倡和实践新诗格律的诗人,他的主张和实践不但对匡正五四新诗的诸多缺憾起到了更大作用,而且在中国现代诗学和传统诗学之间架起了通达的桥梁.而《死水》就是这桥梁上的典范.
看了关于闻一多死水的理解...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解释加点的词固:或:重于:泰山:鸿毛:(2)理解句子含义  2020-04-06 …

阅读理解: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  2020-04-06 …

生与死我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概念,死的确是件快乐的事情,只有我们能懂!死了一切都解脱了,我很向往!很  2020-05-17 …

闻一多评价说“拜伦最完美、最伟大的一首诗,也便是这一死”的含义是什么?  2020-06-09 …

《追念闻一多先生》中“拜伦最完美、最伟大的一首诗,也便是这一死”的含义是什么?他又用什么行动表现的  2020-06-09 …

下列"以"的解释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臣敢竭股肱动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尝以一  2020-06-20 …

材料一窃闻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羽……前守下邳。内无积粟,外听援兵;欲即效死,书有二嫂之重,未敢断首  2020-07-01 …

对于‘闻’这个字想问一下:闻也表示用鼻子嗅气味,那么这个用法大概从什么时代开始,‘闻’被加数的意思  2020-07-05 …

读书死,死读书,读死书.急死人了~大哥大姐们,古时候有一个秀才,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反而越来越傻,乡  2020-07-13 …

世界著名管理大王卡耐基有一个闻名遐迩的见解——世界上99%的烦恼都不会发生,因为今天正是你所担心的昨  2021-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