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诸葛亮足智多谋,为什么北定中原失败?他在写过《出师表》后,他认为“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而为什么他竟失败了?
题目详情
诸葛亮足智多谋,为什么北定中原失败?
他在写过《出师表》后,他认为“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而为什么他竟失败了?
他在写过《出师表》后,他认为“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而为什么他竟失败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想那诸葛亮六出岐山,所打的旗号是“光复中原、兴复汉室”,实现刘备的遗愿.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扳倒曹操,夺取中原.而要实现光复中原的战略,战术上只有向长安进军才是,即使是如他所称的迂回战术,也应该是以破长安为最终目标.然而诸葛亮前五次北伐,三次取道陇东南,两次由散关和褒斜道越秦岭以至于渭滨,这样运兵简直是缘木求鱼,与破长安、图中原的目标背道而驰.再看看他北伐时的作为吧,一是千方百计地到凉州夺马匹,二是在陇中如盗贼般地割麦子,按诸葛亮的解释是为了搞粮饷.这样转悠了几年,除了付出折兵损将的代价,弄了一点不值一提的外快而外,基本上没有动曹魏的一根毫毛.
如果真要图谋中原,还是应该依魏延妙计,出子午谷直捣长安,后代的“事后诸葛亮”们都这样说.要说解决粮饷,关中岂不比凉州、陇中更为富庶,何必要到陇上荒凉之地掠夺.但是问题是诸葛亮偏偏就不听魏延的建议,认为他那样的计策太冒险.其实,军事上有时候是需要一点冒险精神的,否则四平八稳,何以能出奇制胜.要说冒险,诸葛亮自己堪称“冒险大师”,当年赤壁鏖战,可以算着冒险的杰作.但是就是同一个诸葛亮,以前是“冒险大师”,现在成了却成了“谨慎大师”.谨慎当然也是必要的,但是过分谨慎,又无异于固步自封,要扳倒曹魏得等到何年何月?君不见,当初关中守将乃夏侯氏,远非魏延之对手,倘若那时抓住时机,出奇兵于子午谷,定会杀他个措手不及,长安唾手可得.如今物是人非,守将早换成了司马氏,那是何等人也,别说魏延再有什么妙计,就是诸葛亮又能奈他何!
其实,换一个角度看,诸葛亮攻敌不克,难道不正是蜀汉老小两位皇帝所梦想的么?
以笔者的小人之心揣度,那心计颇深的诸葛亮,压根儿就不想取胜.所谓光复中原,兴复汉室,不过是一个漂亮而蒙人的口号而已,并非要真正达到的目的.因为诸葛亮的新老两位主子,并非大公无私的“活雷锋”,一心要把汉家的江山从曹氏父子手里夺回来,再双手捧还那个有名无实的汉献帝.他们从内心里只想偏安一隅,不仅不想灭掉曹魏,甚至还可以说与曹魏达成了一种默契.因为只有让曹氏父子永远手里捏着软蛋汉献帝,刘氏父子才能安心当他的蜀汉皇帝.假若灭了曹魏,光复了中原,岂不是要把汉献帝迎回来,仍然当他的大汉皇帝 ? 到那时,无论是皇叔,还是皇弟, 毕竟都不能和皇帝本身的实惠相比.如果刘备、刘禅父子和诸葛亮,大半生提着脑袋打天下,倒头来不过是为了学雷锋做好事,他们岂不是高尚得令人大惑不解么?
虽说曹刘明里争得十分激烈,暗地里其实早已为相互配合着当皇帝心照不宣.想当初,刘备投奔曹操时,两人‘青梅煮酒论英雄’,那时就结为钳制汉室的秘密同盟了.后来,皇叔的铁哥们儿关羽被曹操所俘而不杀,是因为曹刘在骨子里有相同的利益,需留下人情日后用呢.果然,到了赤壁之战,曹操亡命华容道,关羽明为报旧恩,实为贯彻刘备秘而不宣的旨意,演了一出‘捉放曹’的鬼把戏.诸葛亮为了掩人耳目,还为此煞有介事地‘夜观天象’,炮制出‘天不灭曹’的说法糊弄世人.
以诸葛亮这样聪明绝顶的人,自然对刘氏父子的心思是心知肚明的.你看他当初发表‘隆中对’时,纵论天下诸候言之凿凿,策划三分之势成竹在胸,等到论及光复中原、兴复汉室时就戛然而止,不想再多说什么了.所以成三国鼎足之势,让刘氏做皇帝是目标;图中原兴汉室,是笼络人心的大幌子.为了贯彻这条既定的方针,诸葛亮特意安排关羽与曹操演‘捉放曹’的双簧戏,假如让魏延那个楞头青去华容道,还不一刀要了曹操的命,一下子打乱刘备和诸葛亮的部署? 可以说这是蜀汉君臣一次集体作弊,只是骗了东吴周瑜那帮小子.后来诸葛亮数次举兵北伐,名为夺取中原,其实只在远离长安的边远之地兜圈子,不过是给世人装装样子罢了.这样看来,诸葛亮可真是世上第一等便宜之人,即获得了封妻荫子的实利,又赚下千古第一贤相的美誉,即使古之管仲、乐毅,也比不上他诸葛亮啊!
如果真要图谋中原,还是应该依魏延妙计,出子午谷直捣长安,后代的“事后诸葛亮”们都这样说.要说解决粮饷,关中岂不比凉州、陇中更为富庶,何必要到陇上荒凉之地掠夺.但是问题是诸葛亮偏偏就不听魏延的建议,认为他那样的计策太冒险.其实,军事上有时候是需要一点冒险精神的,否则四平八稳,何以能出奇制胜.要说冒险,诸葛亮自己堪称“冒险大师”,当年赤壁鏖战,可以算着冒险的杰作.但是就是同一个诸葛亮,以前是“冒险大师”,现在成了却成了“谨慎大师”.谨慎当然也是必要的,但是过分谨慎,又无异于固步自封,要扳倒曹魏得等到何年何月?君不见,当初关中守将乃夏侯氏,远非魏延之对手,倘若那时抓住时机,出奇兵于子午谷,定会杀他个措手不及,长安唾手可得.如今物是人非,守将早换成了司马氏,那是何等人也,别说魏延再有什么妙计,就是诸葛亮又能奈他何!
其实,换一个角度看,诸葛亮攻敌不克,难道不正是蜀汉老小两位皇帝所梦想的么?
以笔者的小人之心揣度,那心计颇深的诸葛亮,压根儿就不想取胜.所谓光复中原,兴复汉室,不过是一个漂亮而蒙人的口号而已,并非要真正达到的目的.因为诸葛亮的新老两位主子,并非大公无私的“活雷锋”,一心要把汉家的江山从曹氏父子手里夺回来,再双手捧还那个有名无实的汉献帝.他们从内心里只想偏安一隅,不仅不想灭掉曹魏,甚至还可以说与曹魏达成了一种默契.因为只有让曹氏父子永远手里捏着软蛋汉献帝,刘氏父子才能安心当他的蜀汉皇帝.假若灭了曹魏,光复了中原,岂不是要把汉献帝迎回来,仍然当他的大汉皇帝 ? 到那时,无论是皇叔,还是皇弟, 毕竟都不能和皇帝本身的实惠相比.如果刘备、刘禅父子和诸葛亮,大半生提着脑袋打天下,倒头来不过是为了学雷锋做好事,他们岂不是高尚得令人大惑不解么?
虽说曹刘明里争得十分激烈,暗地里其实早已为相互配合着当皇帝心照不宣.想当初,刘备投奔曹操时,两人‘青梅煮酒论英雄’,那时就结为钳制汉室的秘密同盟了.后来,皇叔的铁哥们儿关羽被曹操所俘而不杀,是因为曹刘在骨子里有相同的利益,需留下人情日后用呢.果然,到了赤壁之战,曹操亡命华容道,关羽明为报旧恩,实为贯彻刘备秘而不宣的旨意,演了一出‘捉放曹’的鬼把戏.诸葛亮为了掩人耳目,还为此煞有介事地‘夜观天象’,炮制出‘天不灭曹’的说法糊弄世人.
以诸葛亮这样聪明绝顶的人,自然对刘氏父子的心思是心知肚明的.你看他当初发表‘隆中对’时,纵论天下诸候言之凿凿,策划三分之势成竹在胸,等到论及光复中原、兴复汉室时就戛然而止,不想再多说什么了.所以成三国鼎足之势,让刘氏做皇帝是目标;图中原兴汉室,是笼络人心的大幌子.为了贯彻这条既定的方针,诸葛亮特意安排关羽与曹操演‘捉放曹’的双簧戏,假如让魏延那个楞头青去华容道,还不一刀要了曹操的命,一下子打乱刘备和诸葛亮的部署? 可以说这是蜀汉君臣一次集体作弊,只是骗了东吴周瑜那帮小子.后来诸葛亮数次举兵北伐,名为夺取中原,其实只在远离长安的边远之地兜圈子,不过是给世人装装样子罢了.这样看来,诸葛亮可真是世上第一等便宜之人,即获得了封妻荫子的实利,又赚下千古第一贤相的美誉,即使古之管仲、乐毅,也比不上他诸葛亮啊!
看了诸葛亮足智多谋,为什么北定中原...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这是什么原因?从前有一位将军老打败仗,但他又不得不如实地把情况报告给皇帝.一次,他在奏折里写自己“ 2020-06-17 …
今天网络上发现一个段子如下:“如果一件事成功率是1%,那反复100次至少成功1次概率是多少?正确答 2020-06-25 …
古代有个将军老吃败战,他给皇帝的奏折中写道:“臣…屡战屡败…”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古代有个将军 2020-07-16 …
诸葛亮足智多谋,为什么北定中原失败?他在写过《出师表》后,他认为“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 2020-12-09 …
如果你给玻利瓦尔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情景是()A.他率领议会军击溃查理一世王军B.他在萨拉托加战役中 2020-12-09 …
如果你给玻利瓦尔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背景是[]A.他率领议会军击溃查理一世王军B.他在萨拉托加战役中 2020-12-09 …
如果给拿破仑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情境是()A.他率领议会军击溃查理一世王军主力B.他在南美大陆横扫西 2020-12-09 …
某请求被随机分配到四台机器进行处理,分配到每台机器的概率分别为:A15%,B20%,C30%,D35 2020-12-13 …
1860年,李秀成率军在上海附近的青浦大败枪队,他率领的军队是()A.清军B.黑旗军C.太平军D.湘 2020-12-29 …
格言是什么?人生其实不须接受错误与失败,而是用思维通过想象他人的错误与失败,让错误与失败机率减少而成 2021-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