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静夜郭沫若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注①郭沫若,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静 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注】①郭沫若,我国著名诗人、文学家、考古学家、革命活动家。此诗写于五四以后1921年留学日本期间。
(1)“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中的“漏”能不能换成“露”?请谈谈理由。
(2)请把第一节诗中的优美画面描述出来,并结合全诗,简析作者表达的丰富情感。
静 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注】①郭沫若,我国著名诗人、文学家、考古学家、革命活动家。此诗写于五四以后1921年留学日本期间。
(1)“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中的“漏”能不能换成“露”?请谈谈理由。
(2)请把第一节诗中的优美画面描述出来,并结合全诗,简析作者表达的丰富情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了炼字.答题模式: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此题中“漏”能突出一种非故意的意思,能展现出星和云的相互关系.而“露”往往带有主观色彩.
(2)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完成此题的画面描述要抓住“月光”“松林”“白云”“疏星”来串联画面.表述情感时要结合诗歌内容和注释“此诗写于五四以后1921年留学日本期间”进行思考.
答案:
(1)不能.“漏”字准确地表现出很少的几颗星透过云团,闪闪发光这一清幽的意境,是无意而自然的;“露”有显露的意味,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2)画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独自一人踱到屋外,天空中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的那一片松树;团团的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星星.情感:对祖国、家乡以及亲人的思念之情;对国家现状的担忧及失望之情.
赏析:
诗的标题是《静夜》,诗中用了大部分笔墨描绘静谧的夜景.诗的第1小节描绘了一幅极平常的画面:月光淡淡,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月光里;天上白云团团,星光点点,这些景致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见到的,透过诗,读者仿佛看到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踱到屋外,随意地看那淡淡的月光、月光下朦胧的林影,抬头看那云团中漏出来的疏星.如果顺延着这条平淡无奇的写景的思路写下去,充其量也只是一首写景的好诗罢了,但第2节一开头,诗人劈头问道:“天河何处?”这一问看似与前文联系不大,但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带到那广袤的宇宙之中去了.作者似乎想引领读者的思绪去“精骛八极”、“神游万仞”,似乎想让读者的眼光透过茫茫的黑夜,看到星夜的无穷深处,但紧接着的一句“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开的心神收回来,模糊的海雾能阻挡住人的视线,却不能阻挡那脱缰野马似的想像.此时,放飞的心欲罢不能,已想到了很远很远--“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一句是极好的证明,证明诗人的想象的确已穿过了那茫茫的海雾,想象着有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鲛人”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抑或是无穷的思念?这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这就是诗,这就是郭沫若的诗!这就是想象,这就是郭沫若的想象!
全诗分两小节
明确:第一节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第二节写想象,想象天河岸边鲛人对月流珠的情形.
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述全诗的意境.
明确: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那一片松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星星.诗人独自站在大海边,望着远处迷蒙的海雾,不由得思绪翻涌,心想,此刻茫茫的天河岸边,是否也有一位美丽的鲛人,如我一样,面对如此宁静、美好却又凄清的月夜,伤怀流泪呢?
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
明确:流露出诗人因对时代失望和对祖国、家乡和亲人思念的淡淡的哀伤、无奈和惆怅情绪.
(2)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完成此题的画面描述要抓住“月光”“松林”“白云”“疏星”来串联画面.表述情感时要结合诗歌内容和注释“此诗写于五四以后1921年留学日本期间”进行思考.
答案:
(1)不能.“漏”字准确地表现出很少的几颗星透过云团,闪闪发光这一清幽的意境,是无意而自然的;“露”有显露的意味,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2)画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独自一人踱到屋外,天空中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的那一片松树;团团的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星星.情感:对祖国、家乡以及亲人的思念之情;对国家现状的担忧及失望之情.
赏析:
诗的标题是《静夜》,诗中用了大部分笔墨描绘静谧的夜景.诗的第1小节描绘了一幅极平常的画面:月光淡淡,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月光里;天上白云团团,星光点点,这些景致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见到的,透过诗,读者仿佛看到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踱到屋外,随意地看那淡淡的月光、月光下朦胧的林影,抬头看那云团中漏出来的疏星.如果顺延着这条平淡无奇的写景的思路写下去,充其量也只是一首写景的好诗罢了,但第2节一开头,诗人劈头问道:“天河何处?”这一问看似与前文联系不大,但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带到那广袤的宇宙之中去了.作者似乎想引领读者的思绪去“精骛八极”、“神游万仞”,似乎想让读者的眼光透过茫茫的黑夜,看到星夜的无穷深处,但紧接着的一句“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开的心神收回来,模糊的海雾能阻挡住人的视线,却不能阻挡那脱缰野马似的想像.此时,放飞的心欲罢不能,已想到了很远很远--“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一句是极好的证明,证明诗人的想象的确已穿过了那茫茫的海雾,想象着有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鲛人”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抑或是无穷的思念?这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这就是诗,这就是郭沫若的诗!这就是想象,这就是郭沫若的想象!
全诗分两小节
明确:第一节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第二节写想象,想象天河岸边鲛人对月流珠的情形.
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述全诗的意境.
明确: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那一片松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星星.诗人独自站在大海边,望着远处迷蒙的海雾,不由得思绪翻涌,心想,此刻茫茫的天河岸边,是否也有一位美丽的鲛人,如我一样,面对如此宁静、美好却又凄清的月夜,伤怀流泪呢?
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
明确:流露出诗人因对时代失望和对祖国、家乡和亲人思念的淡淡的哀伤、无奈和惆怅情绪.
看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尝药品的味道B、用剩的药品放入指定的回收容器中C、加热试管中的 2020-04-12 …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尝药品的味道B.用剩的药品放入指定的回收容器中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2020-04-12 …
(1)如果在感冒时对着别人咳嗽、打喷嚏,会对他人带来什么危害?(2)为了避免危害他人,你在咳嗽、打 2020-06-23 …
太阳和风争论谁更有力量。风说:“当然是我。你看下面那穿着外套的老人。我打赌可以比你更快地把他的外套 2020-06-24 …
下列对中暑病人的救治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用电风扇对着病人猛吹B.在病人身上擦酒精C.在病人身上 2020-06-27 …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想象一下,这些海鸥对着老人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2020-06-29 …
酒桌礼仪:在酒桌上,如果我给客人倒完水,把水壶的壶嘴对着客人,是不是不好的意思.有一次,我和我爸的 2020-07-05 …
通读全文,你觉得作者写的“雾”象征着什么?①雾遮没了正对着后窗的一带山峰.②我还不知道这些山峰叫什 2020-07-28 …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小题。雾①雾遮没了正对着后窗的一带山峰。②我还不知道这些山峰叫什么名儿。我 2020-07-28 …
下列关于加热的操作正确的是()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准对着别人,但可以对着自己B.玻璃仪 2020-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