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
(1)诗篇的首节与尾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诗人这样布局,从内容与形式上看,有什么审美价值? ①从内容上看它的美学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形式上看它的美学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再别康桥》诗句及词语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轻轻的(地)走”“轻轻的(地)来”“轻轻的(地)招手”,开篇一连用了三个“轻轻的”来修饰动作,不仅生动地再现出诗人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更表达出他来去时不愿惊动深爱着的康桥的心境。 B.“悄悄的(地)走”“悄悄的(地)来”,诗的末节用两个“悄悄”与首节的三个“轻轻”遥相呼应,两个诗段不仅词语对仗,且节奏相同。整齐的诗句,铿锵的音韵,可以融入诗人更多的离愁别绪。 C.诗篇首尾二段起呼应作用的,还有“云彩”这一意象。云彩本是无情物,这里早已诗化了。“轻轻的招手”,似乎欲同它话别;然而,又“挥一挥衣袖”,决计“不带走一片云彩”,两个细节,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只有留恋,而无索取。 D.“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诗人似乎已忘记他要“再别康桥”;反倒撑起长篙随意地要到更深的青草中寻梦。这种宕开笔尖,不从正面写别情的诗句,更有一番情趣和魅力。 (3)下面对《再别康桥》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康桥,今通译为剑桥,既是英国学术与文化中心,又是风景胜地。《再别康桥》以诗人离别康桥时的情感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的留恋和依依不舍的深情。 B.诗人避开了传统的告别诗的形式,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套路,创造性地将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催生出一种新颖和飘逸之感。 C.诗人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呼唤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入自然。这首《再别康桥》堪称他大自然观念的诗化体现。全诗七节,每一节似乎都可以勾画出一幅自然的美景图。 D.诗中的意象有特色,选材也有独到之处。——比如,诗人告别康桥时,将目光越过送别的人,越过车水马龙和鸣叫的轮船,也越过高楼大厦,却将目光投射到“云彩”“金柳”“柔波”“青荇”上,诗篇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
(1)①康桥是自己成才的摇篮,自己对于挚爱的学校,只有留恋,没有索取——诗人用首尾呼应的手法,两次表现,使思想情感得到强化、美化。②首尾两诗段语意相似,节奏相同,回环呼应,旨在一咏三叹增添感人魅力。 (2)B 本项理解错误——首尾两段,词语不对仗,三个“轻轻的”与两个“悄悄的”,如何照应? (3)D 本题犯了赘余和“强加于人”的毛病——从“比如”后到“高楼大厦”等情节的表述,完全脱离了诗篇而胡编乱造。 |
《再别康桥》中,作者为什么说是作别西天的云彩,而不是康桥的云彩? 2020-06-20 …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4题.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 2020-06-25 …
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选段,回答问题。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2020-06-25 …
某同学在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时,口占一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请你以毛泽东《沁园春• 2020-07-08 …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4题。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 2020-07-12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6-7题。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 2020-12-03 …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2020-12-08 …
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回答各题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然后回答下列各题。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 2020-12-08 …
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别西天的云彩”是《再别康桥》第一节的末句。云彩本是无情物,作 2020-12-21 …
再别康桥的开端与结尾有何特色?“云彩”“金柳”“柔波”“水草”“青荇”“星辉”等物象寄托了怎样的再别 2021-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