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农历新年——春节,是中
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12 分)
①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
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文化传承不断,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④春节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认识类,问题指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认识类的题目,可以从是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解读材料信息,首先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然后结合题中春节组织语言进行分析;怎么做,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 。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形式、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知识整理】对待传统文化
1. 为什么?
( 1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
( 2 )传统文化活跃在人民群众中,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
( 3 )传统文化既有民族的精华,也有民族的积垢,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国家兴旺、个人发展;是否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也决定着文化能否满足人民的需求,决定着其是成为社会的推动力量还是阻碍力量,因此,必须正视传统文化。
2.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在文化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
①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②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3. 必须反对两种错误态度:一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传统虚无主义,二是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和保守主义。
地球上出现过几个文明史比喻说,出现过一种生物类,到灭绝,到次演变新生,至再次毁灭,有个文明史啊? 2020-05-23 …
文明史观有哪些代表人物…研究文明史观的代表人物有哪些?目前我只知道布罗代尔,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人物? 2020-06-04 …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没有一种文明可以毫不流动地存续下来;所有文明都通过贸易 2020-06-30 …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其中有 2020-07-21 …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在某种意义 2020-07-29 …
世界文明丰富多彩,彼此存在差异,这是历史现象。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交流、融合与创新的历史,尊重文明 2020-12-02 …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用文明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这一历 2020-12-18 …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A.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D.中华 2020-12-18 …
中国曾有过海洋文明,但后来被淹没了,翻翻史书,除郑和外再没有航海家被史书立传。这种文化现象从文明史观 2020-12-26 …
在学过的文明史内容中,您对哪个古代文明印象最深?请结合该文明的史实,论述一下学习文明史的意义,或说明 2021-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