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中国文化的内涵季羡林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特征的东西。”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陈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
(2)本文多处运用引用论证,简要分析文中引用陈寅恪的话所起的作用。
(3)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中国文化的内涵”的理解。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特征的东西。”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陈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
(2)本文多处运用引用论证,简要分析文中引用陈寅恪的话所起的作用。
(3)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中国文化的内涵”的理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结构和论述思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以及相关思路.文章第一段首先引用周一良先生的论述,提出自己的具体观点,再接着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具体阐释,最后突出文化内涵的具体特点.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文章内容的基本能力.引用陈寅恪对儒、佛、道与中国思想史关系的论述,为中国文化知、行两个范畴的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增强文章的准确性,突出文章的权威性.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中国文化由知和行两个方面构成,在“行”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在“知”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佛道二家,最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深义文化是“知”与“行”背后的伦理道德,即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答案:
(1)首先引用周一良的论述,借用“深义的文化”这一概念,引出本文观察中国文化的视角.然后以儒释道为例,阐述“中国文化”的构成:由“知”和“行”两个方面构成.接着以佛教为例,分析最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深义文化的内涵.最后得出结论,明确观点,阐述作者对于中国文化内涵的理解.
(2)文章中间引用陈寅恪的话,对中国思想史进行分析,(1分)从内容上来看,说明“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2分);从结构上来看,引出下文从“知”和“行”两个方面对中国文化内涵的分析(2分);从效果来看,文章多处运用引用论证,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1分).
(3)①中国文化由“知”和“行”两方面构成;②最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深义文化是“知”与“行”背后的伦理道德(三纲六纪).(每点3分)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文章内容的基本能力.引用陈寅恪对儒、佛、道与中国思想史关系的论述,为中国文化知、行两个范畴的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增强文章的准确性,突出文章的权威性.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中国文化由知和行两个方面构成,在“行”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在“知”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佛道二家,最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深义文化是“知”与“行”背后的伦理道德,即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答案:
(1)首先引用周一良的论述,借用“深义的文化”这一概念,引出本文观察中国文化的视角.然后以儒释道为例,阐述“中国文化”的构成:由“知”和“行”两个方面构成.接着以佛教为例,分析最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深义文化的内涵.最后得出结论,明确观点,阐述作者对于中国文化内涵的理解.
(2)文章中间引用陈寅恪的话,对中国思想史进行分析,(1分)从内容上来看,说明“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2分);从结构上来看,引出下文从“知”和“行”两个方面对中国文化内涵的分析(2分);从效果来看,文章多处运用引用论证,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1分).
(3)①中国文化由“知”和“行”两方面构成;②最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深义文化是“知”与“行”背后的伦理道德(三纲六纪).(每点3分)
看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我不能忘掉祖国的阅读题答案1908年,宋庆龄15岁.这一年,她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进了佐治亚州梅肯 2020-05-16 …
近年来考研英语阅读文章频繁选用知名杂志《经济学人》、《时代周刊》的文章.我想知道这两本杂志在美国的 2020-05-17 …
春朱自清的一篇文章的阅读题概括原文第七段的内容快急 2020-06-05 …
求《祭十二郎文》的阅读理解1、“情真自然成至文”.以本文为便,谈谈你的体会.2、韩愈对老成死讯的将 2020-06-20 …
六年级语文第6课感悟大海这篇短文我的阅读感悟这个问题怎么写 2020-06-29 …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题,共18分)糊涂一世(俄)阿纳托利•特鲁什金一个星期 2020-07-03 …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题,共18分)糊涂一世(俄)阿纳托利•特鲁什金一个星期 2020-07-03 …
作文国庆阅兵的一瞬间可以写方队新兵器等 2020-07-12 …
如何做阅读理解?语文中的阅读理解要怎么完成? 2020-07-15 …
谁会这道题: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①这件事情发生在澳大利亚一个岛上的度假村 2020-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