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仁义的词源,仁义这个词是怎么发展得来的,它起初的含义是什么
题目详情
仁义的词源,仁义这个词是怎么发展得来的,它起初的含义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仁义出自儒家学说,最早由孔子提出,一直被儒家学说逐步发展
孔云:仁义礼,孟云:仁义礼智,仲舒云:仁义礼智信.(仲舒是董仲舒)
仁义礼智信此为五常
孔子也常谈仁义礼智圣,但他并没有将这五者并列,而是分述.最早提出这个观点.
孟子说—仁义礼智根于心,就是说仁义礼智的道德是天赋的,是人心所固有的,是人的“良知、良能”,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本质特征!
董仲舒的思想为仁义礼智信其实是高于皇权的.
虽然君为臣纲,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但人主的发号施令,一样要受到五常的约束.
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和其他的立宪制度一样,在历史上有效防止了皇权专制主义在废封建兴郡县之后的无限扩张.
事实上,秦始皇这样的君王,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
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
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董仲舒的“五常”学说的特点是:对仁义礼智信作了不违背孔孟思想的发挥;将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匹配,把纯人伦的东西纳入天道五行的范畴,从而为仁义礼智信提供了哲学依据,形成“五常之道”.
孔云:仁义礼,孟云:仁义礼智,仲舒云:仁义礼智信.(仲舒是董仲舒)
仁义礼智信此为五常
孔子也常谈仁义礼智圣,但他并没有将这五者并列,而是分述.最早提出这个观点.
孟子说—仁义礼智根于心,就是说仁义礼智的道德是天赋的,是人心所固有的,是人的“良知、良能”,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本质特征!
董仲舒的思想为仁义礼智信其实是高于皇权的.
虽然君为臣纲,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但人主的发号施令,一样要受到五常的约束.
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和其他的立宪制度一样,在历史上有效防止了皇权专制主义在废封建兴郡县之后的无限扩张.
事实上,秦始皇这样的君王,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
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
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董仲舒的“五常”学说的特点是:对仁义礼智信作了不违背孔孟思想的发挥;将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匹配,把纯人伦的东西纳入天道五行的范畴,从而为仁义礼智信提供了哲学依据,形成“五常之道”.
看了仁义的词源,仁义这个词是怎么发...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什么是仁德 2020-05-19 …
《论语》中找出句子1.什么不是“仁”2.什么是“仁”3.怎样求“仁”4.“仁”是怎样的如何求“仁” 2020-06-15 …
中国古代哲学论述题:什么是“仁”?“仁”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意义为何? 2020-06-15 …
孔子说的什么是“仁”?什么是“礼”?孔子说的什么是“仁”?什么是“礼”? 2020-06-15 …
最后一编谢谢,下面这编什么是仁人之所以务白也.难到仁徳的人都没什么作为吗?挈国以呼功利,不务张其义 2020-06-15 …
关于什么是“仁”,孔子对颜渊,子贡,樊迟,仲弓等人的回答各有侧重,各不相同,试作具体分析,然后综. 2020-06-21 …
孔子认为什么是“仁者不忧”? 2020-07-10 …
什么是仁?仁代表什么? 2020-11-08 …
什么是“仁” 2020-12-22 …
什么是仁、义、理智、道德。 2020-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