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兰竹诗郑板桥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兰竹诗

郑板桥

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

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

13.钱起的诗中“暮春之景”是如何体现的?  

14.这两首诗在艺术手法的运用和情感表达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3.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来扣题,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等意象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

14.两首诗都通过对不畏春残的幽竹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其“不改清阴”的讴歌,不为俗变的高尚节操的赞美。

【解析】

13.

试题分析:“谷口”二字,暗示了题中“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残”二字,扣题中“暮春”;以下几句都是“归”后的所见所感,思致清晰而严谨。谷口的环境是幽美的,春到谷口,更是别具一番景色。然而,此次归来却是“春残时节”,眼前已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了。黄鸟,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 “稀”、一“尽”、一“飞”,烘托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气氛。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写景诗要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本诗通过景物描写展示暮春景象的春残之景,进而表达诗人的某种情感,或伤自然之春,或感叹青春、时光流逝,或由这一景作反衬,表达某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回答本题可以将暮春的残败之景点出来,再联系整首诗的情感,分析如何运用借景抒情的。

14.

试题分析:本题选了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涉及了两方面问题,一是艺术手法,一是情感。钱诗写暮春之景,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等意象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又用这些反衬不改清荫的窗下幽竹,以竹自喻,表现不变的节操。郑诗写只有山中兰与竹能够“经春历夏又秋冬”,以众芳“时到芬芳过便空”反衬兰与竹的节操,赞扬了兰与竹的节操。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表达技巧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是一道比较鉴赏题。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在设题上基本遵循“求同辨异”的原则。设题角度一般有意象意境比较、语言赏析比较、手法技巧比较、内容情感比较几个。解答时要审清题目要求,找准比较点;找出表达作者喜怒哀乐等感情的字眼、词语、句子;抓关键词,分析作者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答题时先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整首诗的思想感情,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感情,分析这种感情是通过什么抒发的。本题中钱诗是用春残的景反衬窗下幽竹的节操,郑诗是用各种花草的表现反衬兰竹的气节。

看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读图回答问题:(1)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发生在哪一年?最远到达什么地方?(2)郑和的船队能够成功远航的  2020-05-14 …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句中“郑氏的英魂”指的是()A.郑和下西洋  2020-06-29 …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纪念他的辉煌成就,国家邮票总公司发行《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纪念  2020-07-05 …

如下图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徽标,徽标由乘风破浪西行的帆船、翻滚的浅蓝色弧形水纹浪花和“郑和  2020-11-24 …

阅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与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郑和下西洋是在哪个皇帝在位期间进行的壮举?  2020-11-26 …

2012年9月21日,经过158天环球航行的中国海军“郑和”舰驶回辽宁省大连市旅顺某军港,圆满完成了  2020-11-2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弦高犒秦师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  2020-11-30 …

2012年是郑和下西洋607周年。在公元1405年到1433年,中国明朝皇帝朱棣数次下诏,让郑和率领  2020-12-21 …

郑和下西洋成为古代中国走向海洋的“绝唱”,这从根本上说明了()A.郑和时代,是我国古代国力最强盛的时  2020-12-24 …

郑和下西洋。--《明太祖》阅读上列列句,完成下列问题。(1)是谁派郑和下西洋。(2)郑和几次下西洋?  2020-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