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诗中的华夏春天①四季中,人们最喜爱的是春天。生机勃发繁花似锦的大好春色,自然成了诗人热情吟诵的对象。而这些千古华章,又成了人们了解我国春天气候特点的极好材料。
题目详情
古诗中的华夏春天
①四季中,人们最喜爱的是春天。生机勃发繁花似锦的大好春色,自然成了诗人热情吟诵的对象。而这些千古华章,又成了人们了解我国春天气候特点的极好材料。
②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宋代白玉蟾的《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宋代李时则在《十二月立春》中写下这样的诗句:“盘装荞菜迎春饼,瓶插梅花带雪枝。”诗中的东风,即春风。可见,虽然春天急迫地降临人间,但是大地仍然雪初化,冰未融,瞧这春季来得有多快!这类诗句中最精彩的,还是唐代贺知章在长安写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前两天看柳,枝上还是光秃秃的,可是今天却看见嫩叶已经从芽苞中绽出。原来,这是因为北方春季升温快,物候变化迅速。2001年3月20日至21日,我在北京紫竹院公园也看到了柳树两天内发叶时情况。正是因为柳树春季发叶如此迅速,诗人才会用剪刀这类令人联想到动作快速的词汇来描写。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人们能够普遮接受,也就说明我们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天迅速开花的事实。
③我国南北春季到来有早有晚。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我在这里引用它的目的是想说明,华夏大地五湖四海并非都同时被春风吹绿。如果把连续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准,那么北纬280的长沙3月10日入春,北纬300的武汉3月巧日春到,而北纬320的南京则要到3月25日春天才姗姗来迟。可见春天的脚步是有先后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东北大地仍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而广东已经告别春天进入绿阴深深的夏季了。实际上,古代诗人早已发现南北春季到来的时间不同。例如唐代张敬忠在《边词》中说:“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现代气象资料表明,西安大约在3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而纬度较高的内蒙古五原,春天到来的脚步则要晚到4月20日左右。所以,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皇都长安则早已蛇紫嫣红过去,时近暮春了。
④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天气暖热得人们已经穿起单衣,桃花落尽,野梅结籽,田野里已经响起蛙声,可是突然间,蛙声却没有了:这在气象学中叫作“倒春寒”。宋代的萧立在《春寒叹》中形象地描写了“倒春寒”造成的灾害。“今年有田谁力种?恃牛如命牛亦冻。君不见邻翁八十不得死,昨夜哭牛如哭子。”夜黑更深,寒风呼啸,赖以生存的耕牛已经冻死,风中夹杂着八十老翁凄惨的哭声,令人心碎。为什么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呢?因为我国春季还经常有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寒冷空气。如果前期冷空气少,春暖快,长期积聚的北方强冷空气一旦南下,便会发生强烈的季节逆转,春天里又会出现严寒的天气。
⑤古代诗人对我国春季的认识是十分丰富的,他们描写华夏春天的诗词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1)从全文看,我国春天气候的三个特点是:
①___
②___
③___
(2)第②段画线句通过___,说明了___的特点确实存在,让人信服。
(3)第④段两处引用了古诗来说明我国春天的气候特点,作者为什么先引用吴涛的《绝句》,后引用萧立的《春寒叹》?
(4)请任选一处文中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作用。
(5)我国的气候非常复杂。除了本文的介绍外,你从下列诗词中还能发现我国春天其他的什么特点?请选择一首,写出你的发现。
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我选择第___首,我的发现是:___。
①四季中,人们最喜爱的是春天。生机勃发繁花似锦的大好春色,自然成了诗人热情吟诵的对象。而这些千古华章,又成了人们了解我国春天气候特点的极好材料。
②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宋代白玉蟾的《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宋代李时则在《十二月立春》中写下这样的诗句:“盘装荞菜迎春饼,瓶插梅花带雪枝。”诗中的东风,即春风。可见,虽然春天急迫地降临人间,但是大地仍然雪初化,冰未融,瞧这春季来得有多快!这类诗句中最精彩的,还是唐代贺知章在长安写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前两天看柳,枝上还是光秃秃的,可是今天却看见嫩叶已经从芽苞中绽出。原来,这是因为北方春季升温快,物候变化迅速。2001年3月20日至21日,我在北京紫竹院公园也看到了柳树两天内发叶时情况。正是因为柳树春季发叶如此迅速,诗人才会用剪刀这类令人联想到动作快速的词汇来描写。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人们能够普遮接受,也就说明我们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天迅速开花的事实。
③我国南北春季到来有早有晚。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我在这里引用它的目的是想说明,华夏大地五湖四海并非都同时被春风吹绿。如果把连续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准,那么北纬280的长沙3月10日入春,北纬300的武汉3月巧日春到,而北纬320的南京则要到3月25日春天才姗姗来迟。可见春天的脚步是有先后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东北大地仍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而广东已经告别春天进入绿阴深深的夏季了。实际上,古代诗人早已发现南北春季到来的时间不同。例如唐代张敬忠在《边词》中说:“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现代气象资料表明,西安大约在3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而纬度较高的内蒙古五原,春天到来的脚步则要晚到4月20日左右。所以,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皇都长安则早已蛇紫嫣红过去,时近暮春了。
④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天气暖热得人们已经穿起单衣,桃花落尽,野梅结籽,田野里已经响起蛙声,可是突然间,蛙声却没有了:这在气象学中叫作“倒春寒”。宋代的萧立在《春寒叹》中形象地描写了“倒春寒”造成的灾害。“今年有田谁力种?恃牛如命牛亦冻。君不见邻翁八十不得死,昨夜哭牛如哭子。”夜黑更深,寒风呼啸,赖以生存的耕牛已经冻死,风中夹杂着八十老翁凄惨的哭声,令人心碎。为什么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呢?因为我国春季还经常有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寒冷空气。如果前期冷空气少,春暖快,长期积聚的北方强冷空气一旦南下,便会发生强烈的季节逆转,春天里又会出现严寒的天气。
⑤古代诗人对我国春季的认识是十分丰富的,他们描写华夏春天的诗词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1)从全文看,我国春天气候的三个特点是:
①___
②___
③___
(2)第②段画线句通过___,说明了___的特点确实存在,让人信服。
(3)第④段两处引用了古诗来说明我国春天的气候特点,作者为什么先引用吴涛的《绝句》,后引用萧立的《春寒叹》?
(4)请任选一处文中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作用。
(5)我国的气候非常复杂。除了本文的介绍外,你从下列诗词中还能发现我国春天其他的什么特点?请选择一首,写出你的发现。
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我选择第___首,我的发现是: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通读全文,可知从②③④段可以找到答案,根据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每段的首句,即每段的中心句,提取信息,用原句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划线句举了我亲眼见到了的柳树的例子,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在于“具体真实地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征”.
(3)本题主要考查了材料的使用,需要辨别引用这两处诗句是为了说明什么:引用吴涛的《绝句》是为了说明“这在气象学中叫作‘倒春寒’”,即介绍了倒春寒的现象;后引用萧立的《春寒叹》形象地描写了“倒春寒”造成的灾害.这样先说明现象再说明这种现象带来的危害,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的,因此这样安排.
(4)本题考查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脚步”是形象的说法,能够体现生动性;“大约”“又”是语言准确性的体现;据此具体分析即可.
(5)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现象的分析总结,细读这两条材料,第一条材料说道“春风不度玉门关”是说边塞地区没有春天;第二条材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是平原地区和山区春天到来的时间不同,这是因为地势高低造成的.
答案:
(1)、①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 ②我国南北春季到来有早有晚 ③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
(2)、举例子 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
(3)、引用吴涛的《绝句》是为了说明“倒春寒”的现象,引用萧立的《春寒叹》是为了说明“倒春寒”造成的灾害,先讲现象,再讲灾害,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4)、①“可见春天的脚步是有先后的”,句中的“脚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春天的饿到来,语言生动.
②“西安大约在3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句中的“大约”表明西安每年进入春天的具体时间并不固定,符合客观事实,语言准确.
③“春天里又会出现严寒的天气”,句中的“又”字说明了“倒春寒”的特点,强调了“倒”的意思.
(5)、①我国西北的一些干旱地区,由于气候过于干燥,就没有春天的物候现象出现.
②由于地势高低的不同,春天到来时间也不同.
(2)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划线句举了我亲眼见到了的柳树的例子,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在于“具体真实地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征”.
(3)本题主要考查了材料的使用,需要辨别引用这两处诗句是为了说明什么:引用吴涛的《绝句》是为了说明“这在气象学中叫作‘倒春寒’”,即介绍了倒春寒的现象;后引用萧立的《春寒叹》形象地描写了“倒春寒”造成的灾害.这样先说明现象再说明这种现象带来的危害,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的,因此这样安排.
(4)本题考查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脚步”是形象的说法,能够体现生动性;“大约”“又”是语言准确性的体现;据此具体分析即可.
(5)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现象的分析总结,细读这两条材料,第一条材料说道“春风不度玉门关”是说边塞地区没有春天;第二条材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是平原地区和山区春天到来的时间不同,这是因为地势高低造成的.
答案:
(1)、①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 ②我国南北春季到来有早有晚 ③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
(2)、举例子 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
(3)、引用吴涛的《绝句》是为了说明“倒春寒”的现象,引用萧立的《春寒叹》是为了说明“倒春寒”造成的灾害,先讲现象,再讲灾害,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4)、①“可见春天的脚步是有先后的”,句中的“脚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春天的饿到来,语言生动.
②“西安大约在3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句中的“大约”表明西安每年进入春天的具体时间并不固定,符合客观事实,语言准确.
③“春天里又会出现严寒的天气”,句中的“又”字说明了“倒春寒”的特点,强调了“倒”的意思.
(5)、①我国西北的一些干旱地区,由于气候过于干燥,就没有春天的物候现象出现.
②由于地势高低的不同,春天到来时间也不同.
看了古诗中的华夏春天①四季中,人们...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小明第一节课打了文章的三分之一,第二节课打了800字,还剩五分之二没有打完,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个字 2020-04-26 …
《丰乐亭记》文言文答案.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叙述滁州的?2.文章结尾哪些句子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2020-05-23 …
十九大党章修改的意义是()。A.彰显了党章的地位B.体现了新时代意蕴C.推动了全党形成共识D.展现了 2020-05-31 …
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题目中“纪念”二字揭示了文章的()A写作目的与文章主旨B.文章内容与论述重点C写 2020-06-02 …
意思是文章读的次数多了,文章的意思就自然会懂得了的句子 2020-06-05 …
三、写作练笔作者运用事实进行说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用百丈禅师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有业之必要” 2020-06-16 …
此选项为什么错“E本文采用了比喻比较及欲扬先抑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达效果,很有感染力”阅读下 2020-06-17 …
当代作家刘成章的《走进纽约》这篇散文采用了不同的视角描写了美国第一大城市的繁荣景象:——,——,— 2020-06-21 …
为少年轻唱文章标题改为为少年唱歌好不好,为什么?文章的两个部分都谢了成长的错误这一话题,两者间(接 2020-06-26 …
阅读刘成章的《石崖上的枣树》,完成下列各题。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 2020-0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