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练习①任何文章,内容和形式都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就是二者的基本关系。王充说:“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练习

  ① 任何文章,内容和形式都应当是相辅相成的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就是二者的基本关系。王充说:“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竹帛:古时将文字写在竹简或绢帛上)。所以他作文就力求“② 文露而旨直,辞妍而情实。” 后来陆机和刘勰两个理论家,对内容和形式作了进一步的论述。一方面,他们认为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应该是一致的,即“思涉乐其必笑,力言哀而已叹,”“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泪偕。”另一方面,他们又指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要服从内容的需要,因而文章要以内容为主,以形式为辅,只有这样,内容和形式才能和谐一致。所以陆机说:“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文章好象一棵树,思想内容是枝干、文辞形式如枝条繁采,只要思想感情和文辞形貌相符不差,则内容的每一变化都必然会在形式上得到表现。)刘勰则把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比作“经”和“纬”,认为“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就是“立文之本源”。

  关于内容和形式的问题,一般存在着两种不良的倾向。一种是单纯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另一种是偏重内容而轻视形式。如六朝时绮靡华丽的骈体文风,在过分讲究形式方面是有代表性的。那时候,为文颇不注重内容,专务摛藻华艳,争价一字之奇;追求骈对声律,尤多清规戒律。故刘勰批评这种倾向是“③ 采滥忽真 ”。这同范晔的见解是一脉相承的。后来,宋朝道学家的文风,则又走向了轻视形式的另一极端。二程之一的程颐,攻击文章家是“作文害道”,认为“为文亦玩物”,把在语言文字表达形式上下功夫说成是“玩物丧志”。对于道学家的这种理论,后人反对者甚众,一般都认为这种理论“不近人情”,是一种“贼人生”的谬论。例如,王安石就把文章切实有用的内容比作器物,而文词采绘犹如器物的容饰,内容固然重要,“然容饰亦未可已也,勿先其可也。”看来,④ 在碰到的这些具体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并不完全相同。

  我们认为,内容和形式矛盾的文章,不管是内容坏而形式吸引人的,还是内容好而形式不佳的,都是应该避免和排斥的。

(1) 划横线的①句的主语是

[  ]

A.文章

B.内容和形式

C.任何文章,内容和形式

(2) 划横线的②句的意思是

[  ]

A.文章显露而直向所指,语词美好而情意真实。

B.文章显露就会直向所指,语词美好就会情真意切。

C.文字浅显而思想主旨坦率明白,词语精美而思想感情丰富真实。

D.文字浅显而思想主旨坦率明白,不用那些美丽的词语而思想感情丰富真实。

(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

A.比喻论证

B.理论(引用)论证

C.类比论证

D.正反对照论证

(4)划横线的③句的意思是

[  ]

A.形式过滥而忽视了内容的真实。

B.采用不好的形式会忽视内容的真实。

C.采用不好的形式会使真实的东西减到最低限度(“忽”是长度和重量单位,一丝的十分之一,一毫的百分之一)。

D.形式追求过滥会使真实的东西减少到最低限度。

(5)划横线的④句是个病句,请从下面改过的句子中挑出正确的

[  ]

A.一碰到这些具体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并不完全相同。

B.对于碰到这些具体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并不完全相同。

C.对于碰到的这些具体问题,人们的看法并不完全相同。

D.在碰到这些具体问题时,人们的看法并不完全相同。

(6)从论题的角度给本文选择一个文题

[  ]

A.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

B.文章的内容和形式。

C.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的。

D.内容和形式矛盾的文章是应该避免和排斥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A;C;B;A;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