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题目详情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令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夸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
(2)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禁铺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

看了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结合注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用一个成语概括主要内容楚人有鬻盾与矛盾,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020-05-17 …

下列对“以”的意义、用法判断有误的一组是: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②宋人执而问其以。③孙膑以此名显  2020-06-15 …

楚人有鬻盾与矛盾意思楚人有鬻盾与矛盾,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  2020-06-17 …

阅读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无物不陷也。”人应之曰  2020-06-17 …

自相矛盾的字词解释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  2020-06-17 …

寻求四篇古代寓言寓意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  2020-06-25 …

阅读理解: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2020-07-07 …

把古文翻译成意思:如下楚人鬻矛与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2020-07-11 …

解释带点的字词和句子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坚:()莫:()陷:()句意:()2.吾矛之  2020-07-11 …

读一读,写出句子的意思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2020-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