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卷143
材料二:(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做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预掩盖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1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什么主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预掩盖先儒”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王安石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7分)
(1)范仲淹:主张考经济之才;苏轼:主张考诗词歌赋;王安石:主张考时务策(改革科举办法);司马光:主张恢复旧法,考经义策论。(8分)
(2)所指:主持编撰《三经新义》(2分)
目的:统一思想,减轻变法阻力;为改革培养人才;推动变法,维护封建统治。(6分)
瑞士教育家 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的、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2020-05-17 …
abaqus赋截面时part变红一个model中3个part,相同的材料属性,给其中一个part赋 2020-05-17 …
除生命周期因素以外,影响投资决策的其他因素还包括()①投资者的现实财务状况;②赋税状况;③投资区间 2020-05-22 …
影响投资决策的因素包括( )。Ⅰ.投资者的现实财务状况Ⅱ.赋税状况Ⅲ.投资区间Ⅳ.投资态度Ⅴ.生命周 2020-05-22 …
“《子虚》、《上林》都是大赋,是司马相如对辞赋的开拓和独创,表现了一代汉赋的新风貌。”这里“汉赋的 2020-06-09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尽管很多情况下“网络红人”一词被赋予贬义色彩,但在互联网时代, 2020-07-26 …
欧洲中世纪后期在教会神学的笼罩下产生了大学的世俗教育。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教会势力的减弱 2020-11-14 …
“上天赋予人以光荣的职能,使他能以聪明才智大量提高自然的生产,并以尽可能小的劳力支出将它们造成舒适的 2020-12-19 …
一段时期以来,民族、宗教问题日益突出,宗教常常与现实的国际斗争和冲突相交织,这是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中 2021-01-08 …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在财富向知识致敬的时代,教育的作用更加显著。关于教育作用的表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