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②门者,皆俊才清称③及中表④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
题目详情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②门者,皆俊才清称③及中表④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⑤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亦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⑥,
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⑦.(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孔文举:孔融。 ②诣:前往,到。 ③清称:有清高的名称。 ④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⑤仆:自谦。 ⑥了了:聪明,有智慧。⑦踧踖(cùjí):局促不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乃通___ ②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___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3)孔融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
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⑦.(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孔文举:孔融。 ②诣:前往,到。 ③清称:有清高的名称。 ④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⑤仆:自谦。 ⑥了了:聪明,有智慧。⑦踧踖(cùjí):局促不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乃通___ ②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___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3)孔融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为:才通报.乃:才.
②句意为: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奇:感到奇怪,以…为奇.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该句重点词语有:君:你.了了:聪明.句意为: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语句.孔文举用陈韪的逻辑来反驳陈韪,讽刺他现在没出息,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答案:
(1)①才
②感到奇怪,以…为奇
(2)想必您小时候,一定是聪慧的.
(3)孔文举反问陈韪“你小时候肯定很聪明罗”,用来讽刺陈现在没有出息.这是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牙还牙”)的方式来辩驳陈韪的.
①句意为:才通报.乃:才.
②句意为: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奇:感到奇怪,以…为奇.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该句重点词语有:君:你.了了:聪明.句意为: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语句.孔文举用陈韪的逻辑来反驳陈韪,讽刺他现在没出息,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答案:
(1)①才
②感到奇怪,以…为奇
(2)想必您小时候,一定是聪慧的.
(3)孔文举反问陈韪“你小时候肯定很聪明罗”,用来讽刺陈现在没有出息.这是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牙还牙”)的方式来辩驳陈韪的.
看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文举①年十...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国语•晋语》说:“事君不贰是谓臣,好恶不易是谓君。君君臣臣,是谓明训。”“委质为臣,无有二心,委 2020-06-14 …
材料:在西周一件青铜器上,记载着一个奴隶主向另一个奴隶主买五名奴隶,标价是一匹马加一束丝。据此回答 2020-06-17 …
奴隶制作为最惨无人道的压迫制度,其显著特点是A.奴隶主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B.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 2020-06-28 …
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 2020-07-03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他们(奴隶)容易捕获。这桩买卖的最重要最发财的中心是……提洛岛,这里一天之内 2020-07-07 …
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 2020-07-14 …
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 2020-07-14 …
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 2020-07-15 …
材料1:如图1是西周一件青铜器上,一个奴隶主向另一个奴隶主购买五名奴隶,标价是一匹马加一束丝。材料 2020-07-28 …
战国初,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两个历史事件反映的实质是A.奴隶主贵族之间争夺权利的斗争B.新兴地主阶级内 2020-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