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图1是中国某次赴南极科学考察航线,此次中国南极科考队仍乘“雪龙号”考察船于某年11月20日在上海港启航出发,先前往中山站(
图 1 是中国某次赴南极科学考察航线,此次中国南极科考队仍乘“雪龙号”考察船于某年 11 月 20 日在上海港启航出发,先前往中山站 ( 南纬 69 ° 22' 24" ,东 经 76 ° 22' 40" ) 完成大陆南极科考任务后,再经长城站 ( 南纬 62 ° 12' 59 ″ ,西经 58 ° 57' 52" ) 于次年 3 月 20 日返回上海港。图 2 是美国阿盟森 ---- 斯科特科考站。 该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 1 )南极地区环境恶劣,但世界众多国家为什么都对南极科考倍加关注?
( 2 )此时期赴南极科考较为理想。请至少从两方面加以说明。
( 3 )图 1 中①、②分别示意此次科考的前往与返回航线,请结合图示往返航线概述科考队乘“ 雪龙号”在往返航程中需要应对与克服的主要困难,并指出由中山站前往长城站航线上最北点的经纬度 ( 地理坐标 )。
( 4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加寒冷,分析原因?
( 5 )美国在南极点己建立了阿盟森 ----- 斯科特科考站 ( 图 2 所示 ) 。阿盟森 --- 斯科特科考站的旧站采用的是穹顶状建筑,而新站采用的是高脚式建筑。请结合图 2 和所学知识分别简要说明原因。
( 1 )南极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南极地区是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大气能见度高;南极地区是天文观测的理想地区,有极夜现象。
( 2
)因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此时期赴南极考察 : 一是可利用南极地区的极昼期和 温暖期; 二是可避开南极烈风与紫外线辐射( 臭氧空洞最严重 ) 强的季节。
( 3 )需要克服南半球西风带内的狂风巨浪和躲避南极大陆边缘浮冰与冰山。西经 30 ° 南纬 58 ° ( 57-59 ° )
( 4 )南极海拔更高,冰川覆盖面积更大,西风漂流影响显著,极夜期更长。
( 5 )南极地区的烈风和暴雪是科考站设计与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穹顶状建筑主要考虑烈风的影响 忽了暴雪的堆积 : 高脚式不但可减少强风和暴雪对科考站的影响 而且还可减少室内热量散失。
(2/3)N,雪桥与地面间的动摩察因数是u=0.2,(sin37度=0.6,cos37度=0.8, 2020-06-05 …
2008年1月起,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罕见雪灾,全国各地众志成城抗冻灾.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思考并回 2020-06-22 …
一科学考察队,沿图上的路线进行综合考察,根据题中提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5分)(1)6月1日,考察 2020-11-06 …
一科学考察队,沿图上的路线进行综合考察,根据题中提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6月1日,考察队到达俄罗 2020-11-06 …
2006年2月26日,我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中山站出发,乘“雪龙号”科考船启程回国,路经长城站 2020-11-21 …
我国某远洋科学考察船从青岛港起航,进行环球科学考察活动。图1是科学考察船航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2020-12-05 …
2002年4月,某科考队对我国中心地区进行大范围的实地和航空遥感考察,获得丰富考察资料。依据可靠对提 2020-12-22 …
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队于2008年7月11日起程,乘“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前往北冰洋海域进行为期75天的 2020-12-22 …
我国环球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从青岛起航,依次航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进行环球科学考察.读图回答1 2020-12-22 …
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队于2008年7月11日起程,乘“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前往北冰洋海域进行为期75天的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