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张东伟的《南“鹞”北“鸢”话风筝》回答问题。南“鹞”北“鸢”话风筝张东伟①曹雪芹写《南鹞北鸢考工志》的缘由记录在该书的自序中。曹雪芹有位朋友叫于

题目详情

阅读张东伟的《南“鹞”北“鸢”话风筝》回答问题。

南“鹞”北“鸢”话风筝

张东伟

①曹雪芹写《南鹞北鸢考工志》的缘由 记录在该书的自序中。曹雪芹有位朋友叫于景廉 因为“从征伤足” 难以谋生。曹雪芹想到当时有富家公子以重金购买风筝玩 于是扎了几只风筝送给于景廉去卖 没想到真的解了于景廉的燃眉之急。后来 于景廉向曹雪芹学了几种简单的风筝扎法 开始以扎风筝为生。一次他对曹说 生活困苦的残疾人何止我一个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你若能写一本介绍工艺品制作的书 便可让更多的残疾人以艺自养。曹觉得于的建议有道理 便动手写了这卷《南鹞北鸢考工志》。

②在制作上 曹式风筝是一门综合艺术 通过扎、糊、绘、放四个步骤的工艺流程 最终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以天为纸 书画琳琅于青笺;将云拟水 鱼蟹游行于碧波” 是曹氏风筝动态美的精髓所在。

③ “扎”就是制作风筝的骨架 这是决定一只风筝好坏的关键。曹式风筝的骨架主要是用竹子制作的。首先要将竹子劈成条 刮成所需要的厚度;然后经过烤制使其变形弯曲 成为风筝所需要的形状。将不同部位的竹条以线绳捆扎组装时 要达到“中正平直” 两边对称 这样当风筝受风时才能维持平衡 顺利飞翔。

④“糊”就是用纸或绢将风筝骨架糊起来 要自然、平整、随形 不能松散、起皱。歌诀中讲到“保稳全靠纸不松” 就是这个意思。糊软翅风筝时尤其要注意两边完全对称 糊时要用线牵着膀梢 糊好后才能剪断 而且要把画面翻过去平放在桌子上 把涂匀胶的骨架放在画面上 平整地粘好。

⑤“绘”即在风筝上绘画 这是表现风筝形象的重要一环。除仿真风筝之外 风筝绘画所表现的都是吉祥如意的题材 以寄托人们期盼美好生活的愿望。绘画时须领会画诀含义 遵循“繁而不烦 艳而不厌”的原则 使画面色彩明快 对比强烈 主题鲜明。此外 在绘画时还要注意颜料不宜太厚 否则会影响风筝泄风 导致放飞效果不好。

⑥ “放” 顾名思义 制作风筝就是为了放飞 一只好的风筝不仅扎糊绘画要好 还得经得起放飞的检验 表现出远观效果。放飞也要有一定的技巧 所谓“风、线、放、调、收” 即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

⑦北方人喜欢燕子 称它为喜鸟 所以曹式风筝以沙燕居多。曹式沙燕很好地结合了软硬两种风筝结构的特点 大风小风往来自由。曹式风筝用拟人手法创造的燕子家族颇为有趣 有肥燕、瘦燕、雏燕、对燕、半瘦燕等 不仅形似 更追求神似。 例如:“蛱蝶寻芳”和“百蝠骈臻”是用蝙蝠拼成桃花和柳叶的形状 布满风筝的全身 象征浓浓春意;“四世同堂”则在风筝的两翼上画两只大狮子 在尾巴上画两只小狮子 取“狮”与“世”的谐音讨个吉祥。

1.文章第①自然段交代曹雪芹写《南鹞北鸢考工志》的缘由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在绘画时还要注意颜料不宜 厚 否则会影响风筝泄风 导致放飞效果不好。

3.文章第⑦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结合实例分析其作用。

4.请简要概括文中风筝的制作过程。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指出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在风筝形成流派、掀起高潮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2、不能删去。“太”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曹氏风筝在“绘”这一环节对颜料的厚度明显...
看了阅读张东伟的《南“鹞”北“鸢”...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