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科技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隋唐时期,自然科学很受重视,人们做官不一定都走尊孔读经一条路。到了元代以后,由于程朱理学的兴起,作八
题目详情
科技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隋唐时期,自然科学很受重视,人们做官不一定都走尊孔读经一条路。到了元代以后,由于程朱理学的兴起,作八股、考进士成了唯一的仕途之路,自然科学和技艺都受到了严重的贬斥。尊孔读经的人被称为“名士”;从事科学和技艺的人则是只有“雕虫小技”的“小人”。
--摘编自赵显明《试析程朱理学的兴起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欧洲,从14世纪开始,就出现了最早的科学社团:意大利的西芒托学院、法兰西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柏林学院等。这些以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学术团体吸引了大批的科学家,并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科学家在社会上地位达到了顶点,许多人因为科学上的贡献被封为贵族。
--摘编自J•B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元明时期“科学和技艺”落后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15世纪欧洲近代科技兴起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材料一 在隋唐时期,自然科学很受重视,人们做官不一定都走尊孔读经一条路。到了元代以后,由于程朱理学的兴起,作八股、考进士成了唯一的仕途之路,自然科学和技艺都受到了严重的贬斥。尊孔读经的人被称为“名士”;从事科学和技艺的人则是只有“雕虫小技”的“小人”。
--摘编自赵显明《试析程朱理学的兴起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欧洲,从14世纪开始,就出现了最早的科学社团:意大利的西芒托学院、法兰西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柏林学院等。这些以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学术团体吸引了大批的科学家,并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科学家在社会上地位达到了顶点,许多人因为科学上的贡献被封为贵族。
--摘编自J•B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元明时期“科学和技艺”落后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15世纪欧洲近代科技兴起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影响中国元明时期科学和技术落后的主要因素有,宋朝程朱理学的影响,明朝八股取士制度的影响以及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政府轻视科技,重视思想.
(2)依据材料可知,15世纪,欧洲近代科技兴起和发展的条件有,科学社团的出,现政府对科技发展的大力支持,社会上形成了重视科研的氛围,科学家社会地位的提高,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持.
故答案为,
(1)程朱理学的制约;八股取士的影响,官方轻视科技.
(2)科技团体的成立;重视科研的社会氛围;政府支持科技;科学家能够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依据材料可知,15世纪,欧洲近代科技兴起和发展的条件有,科学社团的出,现政府对科技发展的大力支持,社会上形成了重视科研的氛围,科学家社会地位的提高,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持.
故答案为,
(1)程朱理学的制约;八股取士的影响,官方轻视科技.
(2)科技团体的成立;重视科研的社会氛围;政府支持科技;科学家能够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看了科技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阅...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18世纪现代化工业初期,科学知识本身很贫乏,不能直接应用于工业过程……事实上, 2020-04-27 …
科技进步的基点是教育吗?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那科技进步的基点是不是教育? 2020-05-17 …
2009年1月8日,在200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石家庄铁道学院参与完成的“青藏铁路建设工程”项 2020-06-19 …
吕平安,初中毕业后一心扑在农田里琢磨科学育种,先后培育出十多个小麦高产优质新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 2020-07-02 …
姐姐希望你给我八年级下册的科学同步答案,求你,不然熬通宵不知如何做起,能打多少就多少,悬赏分会按时 2020-07-06 …
人类科学探索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世界上每一次重大的科学发现和科技进步,都是与科学家的辛勤思考和艰 2020-08-03 …
1、什么是科学计数法?2、为什么要这样计数?3、它具体解决了什么样科学计数问题?(不只是简单方便! 2020-08-03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18世纪现代工业初期,科学知识本身十分贫乏,不以直接运用于工业过程。……事实 2020-11-06 …
社会的文明程度是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标志,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成效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标识。只有科技发 2020-11-16 …
2013年1月18日,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士郑哲敏和王小谟获得2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