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①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②
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
①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 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
②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如 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反对修饰。
③ 魏晋时期是政治经济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的时期。最有名的“竹林七贤”,主张道 家的自然主义思想,枰击虚伪的儒家名教,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 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魏晋记》载:“谢鲲与王澄之徒摹竹林诸人,散首披发。”这种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 主义摆脱了汉代儒教的礼法束缚,直接展示人格个性之美。
④ 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释放,那么•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的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之华 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即使是现代人也会惊叹不已。唐代出现追随时尚的潮流,其石榴裙流行时间 最长,《燕京五月歌》中“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杂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安乐公主的百鸟 裙为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官家女子竞相效仿,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扫地无遗,充分显示了当时时尚的感召力之大。 服饰风格是与现实分不开的,唐朝前期经济繁荣,手工艺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博采众长,首都长安堪称中国古代 的“巴黎”。
⑤ 到了唐代后期,人们社会意识和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来那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激情,渐渐被 忧患重重的顾虑取代,先前那种能动的对外在世界的探索渐渐地转变为被动的对内在精神世界的体验。服饰审 美中那种真率奔放的阳刚之气不得不让位于细腻含蓄的阴柔之韵,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与当时唐朝由盛转衰 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
⑥ 宋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服饰以取纯朴淡雅之美。明代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 异常。这是因为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此外,明代中期南部出现 了资本主义萌芽,发达的手工业和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其服饰从质料到色彩到图案追求艳丽,形成了奢华的风气。 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西洋文化逐渐东渐,留学生脱长袍马褂,变西装革履,也与当时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密切 联系。
⑦ 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饰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敝 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中国历代服饰》记栽:秦汉巾帻色“庶民为 黑、车夫为红,丧服为白,轿夫为黄,厨人为绿,官奴、农人为青”。唐贞观年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带的 规定。在清朝,官服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 服黄色的„
⑧ 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服装从最早的遮羞敝体功 能,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从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到后来标榜个性的象征物,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审美 意识贯穿其中。今天,我们只有紧抓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 族服装的时尚精品。
1. 各个朝代的服饰有各自的审美意识追求。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填空。
魏晋时期:个性解放 唐朝前期: ^
宋朝: 明朝:
2. 阅读③④两段,回答下列问题。(任选一小题作答)
(1) 第③段中引用《魏晋记》相关内容,意在说明什么?
(2) 第④段中着重介绍安乐公主的百鸟裙,有何作用?
3. 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绝不能”的表达效果。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说明了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演变过程。
B. 文章多处引用典籍诗句,真实地说明了中国古代服饰在不同时期的审美追求。
C.中国古代服饰的审美意识主要取决于不同时期人们的个性化追求。
D. 文章意在告诉人们在继承中结合现代需求,设计符合时代特点的服饰精品。
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
1. 色彩华丽开放(对美的大胆追求、追求时尚) 纯朴淡雅 服饰华丽异常(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能力。根据题目中各 个朝代的提示,到文中相关语段提炼关键词语即可。
2. (1) 说明“竹林七贤”服饰审美对后人的影响之深。突出 魏晋时期服饰审美追求自然,个性解放。
(2)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唐代人追求时尚,追求 服饰色彩华丽的审美意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理(1) 引资料 这一说明方法的作用一般是为了突出说明特征,加强说 服力。引用.《魏晋记》有关文字,一是说明了 “竹林七贤” 对当时及后世服饰审美意识的影响,二是强调魏晋时期 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解题时要留意段首句和段尾 句,这里往往是对全段内容的总括。(2) 运用了举例子的 说明方法,其作用要结合上下文及段落中心句具体分析。
3. “绝不能”谱气坚决,不容置疑。突出强调清朝等级森严, 黄色服饰一般只有皇室成员才能穿戴。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征。辨析加点词的表达 效果,可以从词语的准确性、生动性或感情色彩等方面考 虑,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具体分析。
4. 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辨析能力。中国服饰 审美意识主要取决于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服饰变化与社会的变迁息息相关:清末民国初年的旗袍;民国时期“中山装”的流行;新中国建立初列宁装;文 2020-05-16 …
下面关于static的说法错误的是哪项呢为什么A)abstract可以修饰类、接口、方法B)abs 2020-05-1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服饰变革源远流长。第一次服饰变革是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 2020-06-30 …
饰变是微生物环境条件改变时变现出来的一种表型变化,它是军中自发突变的结果 2020-06-30 …
服饰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下列有关鸦片战争后我国服饰变化的情况正确的是()A.旗袍是民国十年后城 2020-07-06 …
3.(2015山东潍坊中考)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人90年代 2020-11-13 …
《管子•君臣》中说:“衣服所以表贵贱也”,成语“衣裳之会”、“衣锦还乡”等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服饰被赋 2020-11-25 …
读清朝后期士兵服饰变化图:以上各图反映了()①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影响②中国军队近代化③中国近代前期 2020-11-28 …
鸦片战争以来,洋装洋服逐渐出现在中国人民生活中,但洋装并没有取代传统的中国样式成为主流服饰。这一现象 2020-12-05 …
中国民乐里面的“加花”(比如江南丝竹里的《老六板》和《中花六板》什么的)是装饰变奏吗?属于下面哪一种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