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个伟大发现”,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这是因为A.“两个伟大发现”为建立社会主义找到了现实的根据B.“两个伟大发现”为
A.“两个伟大发现”为建立社会主义找到了现实的根据
B.“两个伟大发现”为开创社会主义制度找到了现实的道路
C.“两个伟大发现”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找到了现实的力量
D.“两个伟大发现”详细描绘了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
为何选D,不是描绘了共产主义的宏伟蓝图吗?
答案:ABC
马克思恩格斯在亲身参加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实践中,不仅实现了从唯心主义者到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而且还完成了历史观的革新和经济学上的革命性突破,形成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发现”,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
第一,“两个伟大发现”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找到了现实的根据。
革命的理论是革命的先导,而革命的理论要有科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空想社会主义者将社会发展的目光投向理性和精神,马克思则将目光聚焦在社会实践。与空想社会主义者只是一味指责资本主义由于不人道而不合理的道德批判不同,马克思是从社会运行的客观规律上寻找社会变革的现实根据的。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第一块理论基石,它从社会发展的物质动因进行考察,揭示了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一切社会更替都来自于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由此找到了资本主义终将走向灭亡的物质经济根源。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第二块理论基石,它则进一步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雇佣劳动的本质,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增殖,随着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止境的追求,必然导致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一矛盾的加深,这是资本主义自我否定的内在根据。马克思正是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特殊规律的科学把握上,令人信服地阐释了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两个伟大发现”为开创社会主义制度找到了现实的道路。
革命的道路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与空想社会主义者试图通过宣传鼓动、实验示范以实现其社会改革方案等主张不同,马克思是从社会阶级矛盾的现实趋势中寻找社会变革的具体道路的。唯物史观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说明了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总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代表,因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历来是社会基本矛盾的集中表现;从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的史实,充分论证了“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只有通过社会革命的途径,才能改造旧世界、建立新社会。剩余价值学说则进一步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它不过是采取了隐蔽的剥削形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是两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由此决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同样离不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第三,“两个伟大发现”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找到了现实的力量。
革命的力量是革命成功的关键,与空想社会主义者只是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受苦受难的阶级,因而或者期望少数达官贵人及统治者改恶从善、或者企图借助他们的钱袋接济贫民等见解不同,马克思是从哪个阶级更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视角寻找社会变革的现实力量的。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说明了以进步阶级为代表的人民群众不仅是一切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而且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剩余价值学说则进一步阐明了无产阶级是与现代化大生产相联系的阶级,他们在经济上处于被剥削地位,在政治上处于被压迫地位,这就决定了他们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因此,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阶级压迫、废除一切剥削制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益把大多数居民变为无产者,从而就造成一种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去完成这个变革的力量。”由此,马克思又根据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强调指出,建立一个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党,将是组织和领导这支革命力量完成其伟大使命的关键。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出发,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逻辑力量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结论。有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恩格斯也就有了超越前人的思想武器。他们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使在“乌托邦”的荒野中徘徊了近四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学说,真正成为摒弃空想的科学理论和推动社会前进的现实运动。
一个由小立方块搭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如下.你知道这个立体图形是由几个小方块怎 2020-05-13 …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千秋功过由后人评说。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 2020-07-26 …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千秋功过由后人评说。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 2020-07-26 …
7.(2015•盐城中考)在研究历史过程中,由于立场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也会产生差异。如果站在 2020-11-12 …
15.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不确切的是A.它既是一部重要的史书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B.由史学家司马 2020-12-04 …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也会有差异.对哥伦布航行到美洲这一事件,过去 2020-12-09 …
下列有关《史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史学家司马迁编著B.记述了从元谋人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C.为 2020-12-12 …
加试题“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 2020-12-23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曾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 2020-12-24 …
人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所不同。如:对鸦片战争,站在英国 2021-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