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法认识“空气”.(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①用“”可表示的微粒
题目详情
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法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①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___(填名称).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填标号).

(3)从变化角度:
已知:常温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
体积,其主要成分是___.
(4)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___.
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③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Ⅲ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填标号).
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①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___(填名称).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填标号).

(3)从变化角度:
已知:常温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
| 1 |
| 10 |
(4)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___.
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③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Ⅲ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填标号).
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2)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氢分子;
②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C;
(3)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液氮的沸点低,首先蒸发出来,氮气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木条熄灭,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
体积,其主要成分是液氧;
(4)①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氢气;
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
③氮元素反应前化合价为-3价,反应后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反应前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化合价为-2价,反应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A、化工厂可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不能防止形成酸雨,故错误;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故正确;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正确.
答案:
(1)混合物;
(2)①氢分子;②C;
(3)燃着的木条熄灭;液氧;
(4)①氢气;②4NH3+5O2
4NO+6H2O;③属于.
(5)BC.
(1)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2)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氢分子;②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1 |
| 5 |
(3)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液氮的沸点低,首先蒸发出来,氮气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木条熄灭,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
| 1 |
| 10 |
(4)①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氢气;
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 ||
| 高温 |
③氮元素反应前化合价为-3价,反应后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反应前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化合价为-2价,反应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A、化工厂可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不能防止形成酸雨,故错误;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故正确;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正确.
答案:
(1)混合物;
(2)①氢分子;②C;
(3)燃着的木条熄灭;液氧;
(4)①氢气;②4NH3+5O2
| ||
| 高温 |
(5)BC.
看了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法认识...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表示氧原子 2020-05-13 …
宏微结合,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应培养的核心素养.(1)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 2020-05-17 …
微观上,混合物由构成-----的微粒构成,纯净物由------微粒组成 2020-06-16 …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1)B框中的物质属于(填序号:①化合物、②单质、③纯净物、④混 2020-07-12 …
“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Ⅰ.从宏观知微观(1)100mL水与100mL乙醇混合时,温度 2020-11-08 …
如何从微观角度理解热气体/液体上升?宏观角度看是浮力,但微观上冷热分子不是都混到一起去了吗?如何从微 2020-11-30 …
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法认识“空气”.(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 2020-12-04 …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为什么要从宏观和微观去看,根据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的属于纯净物 2020-12-12 …
“见著者微,见微者著”是化学思维方法之一.(1)从宏观到微观.①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 2020-12-14 …
所谓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财产权分属于不同性质所有者的经济形式。而作为微观层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不 2020-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