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河湟旧卒张乔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注: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合流的一带称“河湟”。诗中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
题目详情
河湟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注: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合流的一带称“河湟”。诗中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进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1)最后一句中“独”字颇耐人寻味。联系诗句,分析“独”字可能有哪些含义。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注: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合流的一带称“河湟”。诗中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进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1)最后一句中“独”字颇耐人寻味。联系诗句,分析“独”字可能有哪些含义。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篇诗字里行间、尤其是“独吹边曲向残阳”的图景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哀伤.“残阳”二字所暗示的日薄西山的景象,对一位“头白”老人来说,那几乎是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的一个象征.一个“独”字又交代了这个老人目前处境,暗示出他从军后家园所发生的重大变故,使得他垂老无家.
(2)本诗前两句中的少年与头白形成对比,后两句中的十万大将的零落与我的独自返乡形成对比,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最后一句虽然是描写,但在写景中却蕴含着作者对战争的批判之意,这是景中有情的写法.
答案:
(1)①“汉军零落尽”,失去战友的孤独;②“头白返故乡”,家人不在、乡人不识的孤独.(每点1分,要结合诗句,说出依据.)
(2)①对比手法,少年出征与头白返乡对比,突出戍边时间之长;十万将士和“我”作对比,突出战争的残酷.
②最后一句是描写,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痛恨.(两种手法任答一种,回答对比手法,也只要写出其中一种对比即可.)
译文:
当我少年的时候就跟随大军去征讨河潢(吐蕃占据的地方),到了头发花白才返回故乡.十万将士都葬身边陲,只剩下我独自面对残阳吹着边塞的乐曲.
(2)本诗前两句中的少年与头白形成对比,后两句中的十万大将的零落与我的独自返乡形成对比,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最后一句虽然是描写,但在写景中却蕴含着作者对战争的批判之意,这是景中有情的写法.
答案:
(1)①“汉军零落尽”,失去战友的孤独;②“头白返故乡”,家人不在、乡人不识的孤独.(每点1分,要结合诗句,说出依据.)
(2)①对比手法,少年出征与头白返乡对比,突出戍边时间之长;十万将士和“我”作对比,突出战争的残酷.
②最后一句是描写,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痛恨.(两种手法任答一种,回答对比手法,也只要写出其中一种对比即可.)
译文:
当我少年的时候就跟随大军去征讨河潢(吐蕃占据的地方),到了头发花白才返回故乡.十万将士都葬身边陲,只剩下我独自面对残阳吹着边塞的乐曲.
看了河湟旧卒张乔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在岸边心归故,鹿门灯照游子心.所有的谜语答案在36个当中,请按诗 2020-05-23 …
短歌行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大量典故其目的是什么请举例加以说明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大量典故其目的是什 2020-06-11 …
思念使……(仿句)例句: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词人瘦过黄花,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 2020-06-16 …
比较高适与岑参边塞诗的异同高适、岑参边塞诗虽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各自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不同,两人的 2020-07-28 …
比较高适与岑参边塞诗的异同拜托了各位高适、岑参边塞诗虽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各自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不 2020-07-28 …
关于归雁洛阳边“归雁”的问题。归雁洛阳边中的“归雁”表达了——,取自——的典故。再默写一句写归雁的诗 2020-11-12 …
诗——加入人的姓名——请修改人的姓名——陈玉月,孟庆亮我做的诗故乡城边曾有我美丽的家乡玉蜀黍的宝石生 2020-11-22 …
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边塞诗派”是唐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曾参 2020-11-29 …
在山的那边中,诗歌是和()、()、()并列的一种().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在山的那边》是王家 2020-12-14 …
有关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的一些问题。①边城这个题目怎样理解②简述边城的故事内容③小说中具体是有关沈从 2021-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