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描写幽静之美的诗和意思

题目详情
描写幽静之美的诗和意思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我们联想的.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我们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看了 描写幽静之美的诗和意思...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古人有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若耶溪》)《天山景物记》中说:“骑马穿行林中,只  2020-05-13 …

选词填空寂静的平静的恬静的幽静的()小路()面庞()湖面()夜晚  2020-05-13 …

古人有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若耶溪》)《天山景物记》中说:“骑马穿行林中,只  2020-05-13 …

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表现了大自然的幽静,下列关于蝉和鸟的生殖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  2020-05-13 …

“在这幽静的湖上,惟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静①,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  2020-05-13 …

破坏的反义词是什么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独享的幽静.句中的难听、破  2020-05-13 …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蝉噪”和“鸟鸣”来烘托树  2020-06-22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著名诗人王籍《入若耶溪》的名句,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  2020-06-23 …

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表现了大自然的幽静,下列关于蝉和鸟的生殖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  2020-07-01 …

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请问句中“声音”“增添”“幽静”前后  2020-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