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材料一:今年是世界反法西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材料一: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在175年前爆发的一场战争及其以后中国近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打破了清朝皇帝“天朝上国”的美梦,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预示着当时腐朽没落的制度逐步走到了尽头……;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新动能。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
材料三:

问题一:材料一175年前爆发的一场战争及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腐朽没落的制度又指什么?
问题二: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我国哪一年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哪一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问题三:据材料二、三,图1和图2的开放特点有何不同?对我国的影响有何区别?
问题四:“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表明了中国坚持怎样的基本国策?现在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问题五: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有何评价?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材料一: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在175年前爆发的一场战争及其以后中国近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打破了清朝皇帝“天朝上国”的美梦,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预示着当时腐朽没落的制度逐步走到了尽头……;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新动能。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
材料三:

问题一:材料一175年前爆发的一场战争及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腐朽没落的制度又指什么?
问题二: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我国哪一年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哪一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问题三:据材料二、三,图1和图2的开放特点有何不同?对我国的影响有何区别?
问题四:“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表明了中国坚持怎样的基本国策?现在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问题五: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有何评价?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问题一:根据材料“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在175年前”可知这一战争发生的时间是1840年,1840-1842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这是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当时腐朽没落的制度”是指封建专制制度.
问题二: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
问题三:图1的开放是“被迫开放”是指通过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使中国开始从一个主权国家沦为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图2的开放是中国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大大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问题四:“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表明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从1980年开始,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问题五: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故答案为:
问题一: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封建专制制度.
问题二:1956年,1978年.
问题三:图1的开放是“被迫开放”,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使中国开始从一个主权国家沦为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图2的开放是中国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大大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问题四:对外开放政策.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问题五: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完善了我国的经济体制,完善了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问题二: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
问题三:图1的开放是“被迫开放”是指通过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使中国开始从一个主权国家沦为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图2的开放是中国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大大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问题四:“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表明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从1980年开始,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问题五: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故答案为:
问题一: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封建专制制度.
问题二:1956年,1978年.
问题三:图1的开放是“被迫开放”,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使中国开始从一个主权国家沦为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图2的开放是中国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大大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问题四:对外开放政策.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问题五: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完善了我国的经济体制,完善了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看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改革开放...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中国近现代史是遭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和走向民族复兴的奋斗史。阅读下列叙 2020-04-07 …
中国近现代史是遭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和走向民族复兴的奋斗史.阅读下列叙 2020-04-07 …
38.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 2020-07-20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上述 2020-11-0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论儒学的复兴汤一介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民族复兴的进程之中,民族的复兴必 2020-11-14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忽必烈材料二材料三忽必烈竭力维护蒙古贵族利益,实行民族分治,将元朝人分为蒙古 2020-11-30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实现社会进步与民族振兴的征程上不断积聚着能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20-12-02 …
(25分)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一大主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李鸿章论及中国如何摆脱 2020-12-23 …
阅读下列材料“国学热”的出现,是由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引起的,而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 2021-01-14 …
38.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 2021-0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