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一)请阅读下面的三则古诗文,完成下面各题(甲)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乙)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
题目详情
(一)请阅读下面的三则古诗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乙)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记讽齐王纳谏》
(丙) 景公①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陛:殿堂的台阶。 ③涂:通“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选文(乙)出自西汉___编订的史书《___》。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
A.闻寡人之耳者 孔子闻之曰
B.时时而间进 立有间
C.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D.但爱鲈鱼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窥镜而自视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B.欲有求于我也 令所睹于涂者
C.上书谏寡人者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D.吾妻之美我者 婴闻古之贤君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5)从(甲)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情感是:___。(乙)(丙)两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乙)___;(丙)___
(6)简要比较邹忌和晏子两人的谈话技巧有什么不同。
(甲)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乙)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记讽齐王纳谏》
(丙) 景公①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陛:殿堂的台阶。 ③涂:通“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选文(乙)出自西汉___编订的史书《___》。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
A.闻寡人之耳者 孔子闻之曰
B.时时而间进 立有间
C.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D.但爱鲈鱼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窥镜而自视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B.欲有求于我也 令所睹于涂者
C.上书谏寡人者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D.吾妻之美我者 婴闻古之贤君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5)从(甲)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情感是:___。(乙)(丙)两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乙)___;(丙)___
(6)简要比较邹忌和晏子两人的谈话技巧有什么不同。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要多识记和积累文学常识;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可知,乙文选择刘向的《战国策》.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前句句意为: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闻”,使…听到.后句句意为:孔子听到后说;“闻”,听说.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前句句意为: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间”,偶尔.后句句意为:站了一会;“间”,一会儿.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前句句意为: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蔽”,受蒙蔽.后句句意为: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蔽”,遮蔽.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D.前句句意为:只知道喜欢吃味美的鲈鱼;“但”,只是.后句句意为:只是少有我们两个这样的人罢了;“但”,只是.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前句句意为:拿起镜子来仔细端详;“而”,连词,表示顺接.后句句意为: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而”,连词,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前句句意为:是因为有求于我啊;“于”,对于,向.后句句意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于”,在.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前句句意为: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者”,…的人.后句句意为: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者”,…的人.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D.前句句意为:我的妻子说我俊美;“之”,主谓之间,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后句句意为: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之”,的.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故选:C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第一句话,注意这是疑问语气,;“孰”,疑问代词,谁,哪个.句意为: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
第二句话,注意“知”,知道;“劳”,劳苦.句意为: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
(5)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第一问: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从关键诗句“出没风波里”中可知,表达了诗人对渔民疾苦的同情与关心,也含有对江上人的规劝之意;第二问: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中可知,邹忌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建议,去除蒙蔽;第三问:从“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中可知,晏子希望景公关系天下百姓疾苦.
(6)本题考查理解人物的谈话技巧.结合两文的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等语句中可知邹忌采取“迂回战术”,先从小事切入,取得对方认同,然后从家庭小事推入国家大事,让对方自然接受;从“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寡人闻命矣”等语句中可知,晏子则从大处入手,巧妙运用古代贤君的做法进行侧面暗示,使景公顿悟.
综上所述,答案为:
(1)刘向,战国策.
(2)D
(3)C
(4)①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
②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
(5)对渔民疾苦的同情与关心,也含有对江上人的规劝之意;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建议,去除蒙蔽;希望景公关系天下百姓疾苦.
(6)邹忌采取“迂回战术”,先从小事切入,取得对方认同,然后从家庭小事推入国家大事,让对方自然接受.晏子则从大处入手,巧妙运用古代贤君的做法进行侧面暗示,使景公顿悟.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前句句意为: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闻”,使…听到.后句句意为:孔子听到后说;“闻”,听说.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前句句意为: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间”,偶尔.后句句意为:站了一会;“间”,一会儿.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前句句意为: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蔽”,受蒙蔽.后句句意为: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蔽”,遮蔽.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D.前句句意为:只知道喜欢吃味美的鲈鱼;“但”,只是.后句句意为:只是少有我们两个这样的人罢了;“但”,只是.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前句句意为:拿起镜子来仔细端详;“而”,连词,表示顺接.后句句意为: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而”,连词,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前句句意为:是因为有求于我啊;“于”,对于,向.后句句意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于”,在.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前句句意为: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者”,…的人.后句句意为: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者”,…的人.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D.前句句意为:我的妻子说我俊美;“之”,主谓之间,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后句句意为: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之”,的.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故选:C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第一句话,注意这是疑问语气,;“孰”,疑问代词,谁,哪个.句意为: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
第二句话,注意“知”,知道;“劳”,劳苦.句意为: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
(5)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第一问: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从关键诗句“出没风波里”中可知,表达了诗人对渔民疾苦的同情与关心,也含有对江上人的规劝之意;第二问: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中可知,邹忌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建议,去除蒙蔽;第三问:从“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中可知,晏子希望景公关系天下百姓疾苦.
(6)本题考查理解人物的谈话技巧.结合两文的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等语句中可知邹忌采取“迂回战术”,先从小事切入,取得对方认同,然后从家庭小事推入国家大事,让对方自然接受;从“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寡人闻命矣”等语句中可知,晏子则从大处入手,巧妙运用古代贤君的做法进行侧面暗示,使景公顿悟.
综上所述,答案为:
(1)刘向,战国策.
(2)D
(3)C
(4)①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
②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
(5)对渔民疾苦的同情与关心,也含有对江上人的规劝之意;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建议,去除蒙蔽;希望景公关系天下百姓疾苦.
(6)邹忌采取“迂回战术”,先从小事切入,取得对方认同,然后从家庭小事推入国家大事,让对方自然接受.晏子则从大处入手,巧妙运用古代贤君的做法进行侧面暗示,使景公顿悟.
看了(一)请阅读下面的三则古诗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硇洲风韵①位于湛江市区东南约35公里海面上的硇洲岛,处处洋溢着淳朴自然的渔家风情。海岸边有最为典型 2020-05-16 …
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字)。(6分) 2020-05-1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 2020-06-25 …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 2020-06-25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6分)峡口①进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来时万里同 2020-07-10 …
我国在今年要整体打捞古代沉船“南海I号”.沉船在珠江口以西,距阳江海陵岛30多海里海面下20m深处. 2020-11-12 …
在古代“江南经济发展”中的江南指哪?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广义“江南”泛指长江以南但不包括四川盆 2020-11-22 …
在线求指导:阅读古诗,阅读古诗,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①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②疑梦 2020-12-01 …
著名电影《红河谷》让西藏古城江孜蜚声国内外,许多游客慕名前来游览电影里描述的1904年西藏人民英勇抗 2020-12-06 …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虽不曾看见长江美,梦里常 2021-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