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政治-->
唯名论,唯实论,如何区分?经验论,唯理论又如何区别?另外,是不是经验论,讲究以感观经验把握世界,而唯理论,讲就以“概念”把握世界?还是不沾边?百度百科我看过了,不用转贴,请以简少的话明
题目详情
唯名论,唯实论,如何区分?经验论,唯理论又如何区别?
另外,是不是经验论,讲究以感观经验把握世界,而唯理论,讲就以“概念”把握世界?
还是不沾边?
百度百科我看过了,不用转贴,请以简少的话明确回答我!
另外,是不是经验论,讲究以感观经验把握世界,而唯理论,讲就以“概念”把握世界?
还是不沾边?
百度百科我看过了,不用转贴,请以简少的话明确回答我!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唯名论(Nominalism)与唯实论(Realism),通常是指西方在公元十一、二世纪「共相问题」(TheProblemofUniversal)的两支对诤学说.但是,在西方哲学史上,这两个名词使用得相当松泛,譬如:当它们用来指称十七世纪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或者二十世纪的逻辑实证论与士林哲学时,意涵就有不同.然而,不容否认的是,无论是何种形态的唯名论或唯实论,在基本立场上,它们仍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很明显地是继十一、二世纪的唯名与唯实之争发展出来的.
共相问题,也就提普遍概念是否具有客观实在性的问题,或者,抽象观念与感觉个物的关系系究竟如何的问题.它的发生背景极为复杂,最早可溯源到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对理型的主张,但直接的导火线则是缘于波斐立(Porphry,二三二~三○四)在Isagoge,即「亚里士多德范畴论之导言」一书里,提出了有关「类」与「种」的本质问题,诸如:它们是存在于吾人心灵中,抑或事物之中?它们与感觉经验的内容分离存在,抑或存在于感觉内容里?-却未加以解决所致.
柏拉图的理型说认为感官所对的经验世界流变无常,只有理念才是真实无妄的,而一切经验中的个别物,均因分享了理念的真实才能以不完全的方式存在.但是,柏拉图的这种主张,明显地与常识相悖.因此,亚里士多德修正师说,认为经验中的个别事物才是真实的,吾人心中的共相是理智抽象的产品,虽然具有知识上的客观性,却以个体事物为基础,不能离个体事物独立存在.结果,柏拉图的学说成为中世纪唯实论的滥觞,而亚里士多德「共相不离个物」的主张,则鼓舞了唯名论的立场.当波其武(Boethius,四八○~五二五)将波斐立之Isagoge译介为拉丁文,在初期士林哲学专务逻辑学的探讨风气下,终于演为两种极端对立的学说,聚讼不决,相持不下,一直到今天,仍然成为许多哲学家主要关怀的问题之一.
唯实论,在共相之争的阶段中,由于受到教会立场的支持,较占优势.严格论之,它应区分为过激的实在论(ExaggeratedRealism)与温和的实在论(ModerateRealism)两种,前者与唯名论对立,而后者则是批判唯名与唯实之争的调和立场.过激的实在论,以安瑟伦为代表,主张种与类能独立存在,具有比个体更高的实在性,是天主创造万有的模型,而为人类心灵所能认知者.由于这种主张屡受唯名论攻击,后经阿贝拉(Abelard,公元一○七九~一一四二年)批判修正,认为共相乃人类理智经抽象作用才从个体中把握到的本质,虽然并非主观虚构,但却以个别具体的事物为基础,同时也不能穷尽个别实体的全部内涵.阿贝拉这种主张较符亚里士多德原义,后为多玛斯继承,成为士林哲学知识论的基本立场,一直秉持到今日的新士林哲学中.
唯理论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经验.分为唯物主义的唯理论和唯心主义的唯理论.唯物主义的唯理论以斯宾诺莎为代表.他承认规律是客观的,主张只有理性才能把握规律,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唯物主义的唯理论在承认认识对象即自然界的客观性这一点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反对信仰高于知识的宗教观念的斗争中起过进步作用,但它片面夸大理性的作用,所以是形而上学的,在认识论的全体上是错误的,并且实际上会导致把理性看作是主观自生的东西,对唯心主义让步.
经验论又译“经验主义”.它是“唯理论”的对称.认识论的一种学说.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主张一切知识都通过经验而获得,并在经验中得到证明.有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的经验论.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是唯物主义经验论体系的代表.他批判天赋观念说,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而且归根结底是来源于经验”的.主张经验按照其来源可分为外部经验和内部经验两类,前者即感觉,后者指反省.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在其对感性经验作唯物主义的说明这一点上是正确的,在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斗争中也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它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不懂得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的飞跃,所以是形而上学的,在认识论的全体上是错误的.
共相问题,也就提普遍概念是否具有客观实在性的问题,或者,抽象观念与感觉个物的关系系究竟如何的问题.它的发生背景极为复杂,最早可溯源到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对理型的主张,但直接的导火线则是缘于波斐立(Porphry,二三二~三○四)在Isagoge,即「亚里士多德范畴论之导言」一书里,提出了有关「类」与「种」的本质问题,诸如:它们是存在于吾人心灵中,抑或事物之中?它们与感觉经验的内容分离存在,抑或存在于感觉内容里?-却未加以解决所致.
柏拉图的理型说认为感官所对的经验世界流变无常,只有理念才是真实无妄的,而一切经验中的个别物,均因分享了理念的真实才能以不完全的方式存在.但是,柏拉图的这种主张,明显地与常识相悖.因此,亚里士多德修正师说,认为经验中的个别事物才是真实的,吾人心中的共相是理智抽象的产品,虽然具有知识上的客观性,却以个体事物为基础,不能离个体事物独立存在.结果,柏拉图的学说成为中世纪唯实论的滥觞,而亚里士多德「共相不离个物」的主张,则鼓舞了唯名论的立场.当波其武(Boethius,四八○~五二五)将波斐立之Isagoge译介为拉丁文,在初期士林哲学专务逻辑学的探讨风气下,终于演为两种极端对立的学说,聚讼不决,相持不下,一直到今天,仍然成为许多哲学家主要关怀的问题之一.
唯实论,在共相之争的阶段中,由于受到教会立场的支持,较占优势.严格论之,它应区分为过激的实在论(ExaggeratedRealism)与温和的实在论(ModerateRealism)两种,前者与唯名论对立,而后者则是批判唯名与唯实之争的调和立场.过激的实在论,以安瑟伦为代表,主张种与类能独立存在,具有比个体更高的实在性,是天主创造万有的模型,而为人类心灵所能认知者.由于这种主张屡受唯名论攻击,后经阿贝拉(Abelard,公元一○七九~一一四二年)批判修正,认为共相乃人类理智经抽象作用才从个体中把握到的本质,虽然并非主观虚构,但却以个别具体的事物为基础,同时也不能穷尽个别实体的全部内涵.阿贝拉这种主张较符亚里士多德原义,后为多玛斯继承,成为士林哲学知识论的基本立场,一直秉持到今日的新士林哲学中.
唯理论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经验.分为唯物主义的唯理论和唯心主义的唯理论.唯物主义的唯理论以斯宾诺莎为代表.他承认规律是客观的,主张只有理性才能把握规律,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唯物主义的唯理论在承认认识对象即自然界的客观性这一点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反对信仰高于知识的宗教观念的斗争中起过进步作用,但它片面夸大理性的作用,所以是形而上学的,在认识论的全体上是错误的,并且实际上会导致把理性看作是主观自生的东西,对唯心主义让步.
经验论又译“经验主义”.它是“唯理论”的对称.认识论的一种学说.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主张一切知识都通过经验而获得,并在经验中得到证明.有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的经验论.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是唯物主义经验论体系的代表.他批判天赋观念说,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而且归根结底是来源于经验”的.主张经验按照其来源可分为外部经验和内部经验两类,前者即感觉,后者指反省.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在其对感性经验作唯物主义的说明这一点上是正确的,在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斗争中也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它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不懂得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的飞跃,所以是形而上学的,在认识论的全体上是错误的.
看了唯名论,唯实论,如何区分?经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庄子徐无鬼云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选取一个角度写一个观点并论证PS不是写议论文啊,是写一个小 2020-04-06 …
多选题一切哲学都是 一切哲学都是()一切哲学都是()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 2020-05-16 …
哲学是()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人人都具有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2020-07-13 …
哲学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 2020-11-04 …
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B.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 2020-11-10 …
关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 2020-11-10 …
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 2020-12-22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B.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 2020-12-23 …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史料(史实)、史论与史观。“史论”即关于客观历史,如史事、人物、历史现 2020-12-23 …
下列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C.方法论是系统 2020-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