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古诗小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好在何处

题目详情
古诗小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好在何处。
2.这首诗情景交融,诗中第一句通过写景,既点明了( ),又暗写了诗人对王昌龄被贬的( )。诗中还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感,将其人格化。诗人托付( )将( )寄给朋友,把自己对朋友的慰藉带到遥远的夜郎西。
3.寄情于物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哪些景物上?
4.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谢啦!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好在何处。
  朋友被贬远走,自己无能为力,只有将一腔同情与忧愁之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诗人撇开同情王昌龄去龙标的思路,掉转笔锋写自己的愁绪。明月历来是文人笔下怀远思亲的象征。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因此诗人寄情明月,赋之以人情美。同时表明自己心中充满愁怅与忧思,但无处相诉,惟明月可鉴。
  诗人寄心明月,希望伴随着友人一直到夜郎以西。唐有二“夜郎”,一在今贵州桐梓县一带,一在今湖南境内。这里泛指湖南西部和贵州一带地区。这一句也作“随风直到夜郎西”。“风”“君”二字,各具其妙。“随风”,千里吹度,情致颇为悠远;“随君”,意谓愁心像一片月光,悄然地照临着友人,情意缠绵而深挚。何者是诗的本字,殊难判定,但不论用哪个字,都一样真切动人。
  2.这首诗情景交融,诗中第一句通过写景,既点明了(时令 ),又暗写了诗人对王昌龄被贬的( 无奈同情)。诗中还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感,将其人格化。诗人托付(明月 )将(同情忧愁 )寄给朋友,把自己对朋友的慰藉带到遥远的夜郎西。
  3.寄情于物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哪些景物上?
  子规、明月、风等
  4.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落尽了,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哀啼。杨花,历来就给人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子规,就是杜鹃鸟。杜鹃鸟一般出现在暮春时节,常常夜啼,其声被形容为“不如归去”。在传统诗文中,杜鹃鸟是乡愁的象征。另外,据神话传说,古代蜀国望帝杜宇,因皇位遭到篡夺,被迫逃往西山,他思图复位,但未得成功,最后郁郁寡欢走完人生终点。传说其冤魂化为杜鹃,夜夜悲鸣。杜鹃口赤,带红色。在古代诗文中,有杜鹃啼血之说,说是因哀伤过度,常常啼到血流不止。不管是有冤屈、或是哀怨、或是有家归不得的乡愁,杜鹃都寓托着一种悲情感人的意象。
  由此看来,首句不仅写景,点明时令,而且景中寓情。在暮春无数明媚的景致中,诗人单独挑选漂泊无定的杨花和泣血悲鸣的子规,是有深意的,其飘零之感、流离之恨,跃然纸上,令人悲从中来。因此,诗人并不单纯是描写当时眼见之景和耳听之声,而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